1.文件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答: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自組建以來,始終把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把通過教育培訓實現穩定就業作為重要任務,着力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當前,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形勢任務下,進一步改革完善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政策制度體系的要求十分迫切。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進一步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退役軍人事務部等軍地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021〕5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加大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強化政策支援保障,幫助退役士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促進更加充分就業。
按照《指導意見》精神和退役軍人事務部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強化政策支援保障,幫助退役士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促進更加充分就業,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會同軍地有關部門,結合本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政策和工作實際,聚焦為退役士兵提供更加契合經濟發展趨勢和市場用人需求的政策支援,優化完善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制度體系,起草了《關於全面做好北京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京退役軍人局發〔2023〕4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2.起草文件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實施意見》主要把握3個方面原則:一是在對標對表《指導意見》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本市特色和政策優勢;二是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從業技能需要,重構本市教育培訓政策體系;三是在牢牢把握《指導意見》工作目標導向的基礎上,通過整合中央、市級、區級三級財政資金,最大限度爭取對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的扶持力度,跨區開放共用全市培訓資源,滿足個性化的培訓需求。《實施意見》共計6個方面15項具體政策措施。
3.文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實施意見》共計6個方面15項具體政策措施:
1.總體要求。落實上位政策、適應形勢變化、回應現實訴求。
2.普遍推行適應性培訓,助力身份轉換。包括:一是加強職業技能儲備培訓和離隊前教育。積極配合駐區部隊,發揮本市教育培訓資源優勢,幫助士兵提前做好從部隊到地方的身份轉換準備。二是全員組織參加,實施即退即訓。培訓時長不少於80學時,各區每年按照不低於每人500元的標準做好經費預算。三是豐富培訓形式,確保培訓實效。通過“網際網路+培訓”、集中培訓等線上線下相結合多種形式,靈活安排、保證效果。
3.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拓寬選擇渠道。包括:一是優化培訓模式,增強個性選擇。設立退役士兵培訓臺賬,開放共用優質培訓資源,支援跨區參加培訓。中央、市級財政1:1安排,區級財政結合實際需求進一步保障,形成三級財政統籌,最大限度滿足培訓需求。二是加強監督管理,提高服務能力。實施合同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定期開展檢查考核。
4.全力支援提升學歷,享受優待保障。包括:一是支援從高校應徵入伍士兵退役後複學深造。退役士兵可以複學、轉專業、免修公共體育、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等課程。高職(專科)升普通本科、成人本科、碩士研究生考試按規定享受免試和加分。二是鼓勵退役士兵提升學歷。享受國家規定的免試、加分、國家學分銀行等政策,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退役1年內參加定點院校全日制學歷教育、參加非全日制本專科學歷教育的繼續享受2年“三免一補”或學費報銷政策。三是注重提升教學品質,落實幫扶優待政策。重點落實好學費減免和助學金等政策。
5.開展終身教育培訓,提高能力素質。包括:一是實行職業生涯全過程培訓。持續為退役士兵提供多渠道、多層級、多頻次的教育培訓,及時將下崗失業退役士兵納入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範圍。二是充分發揮國家退役士兵網路學習平臺作用。為退役士兵線上參加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和終身教育培訓提供支撐。
6.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包括:一是強化協同發力,上下聯動落實。二是優化經費保障,確保應享盡享。三是明確部門職責,加強政策銜接。四是注重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五是加強監督檢查,完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