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北京市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

日期:2019-01-08 16:39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進一步推進我市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持續提高醫學教育品質,促進醫學人才隊伍建設與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相協調,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健全完善我市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醫學人才供給能力和培養品質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及意義是什麼?

  答: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以下簡稱《國辦意見》),2018年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人才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第一資源,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對於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教育部、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會同相關方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和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健全醫教協同機制,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堅持中西醫並重,以需求為導向,以基層為重點,以品質為核心,完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加快培養大批合格的醫學人才特別是緊缺人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奮力推動建設健康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遵循規律,服務需求,優化結構,提升品質,做好醫學教育工作,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為貫徹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落實《國辦意見》要求,健全完善我市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醫學人才供給能力和培養品質,按照屬地管理、問題導向、落實與創新並重的原則,對全市衛生計生行業的人才需求、醫學院校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等單位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現狀和需求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起草了《實施方案》,並經北京市政府同意,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

  二、文件的主要目標和核心內容是什麼?

  答:《實施方案》確定了2020年和2035年我市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到2020年,醫學專業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制度較為完備,以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為引領、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為主體、定向醫學生培養為補充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全科、兒科、精神科、公共衛生等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全面加強,藥學、護理、康復治療等醫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協調發展,培養品質全面提升,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到2035年,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終身學習制度全面實施,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品質達到較高水準,醫學人才隊伍滿足健康北京建設需要”。

  針對全市衛生計生人才總量不足、結構欠合理、教育品質尚需提高、人才培養和使用激勵機制和協同管理機制有待加強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確定了加強四類醫學人才培養,鞏固完善連續統一的醫學教育制度,加強醫學教育體系建設,強化教育品質管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完善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等十項重點任務。

  三、北京市醫教協同重點構建的人才體系是什麼?

  答:《實施方案》確定重點構建以“四類人才”為主的醫學人才體系。“四類人才”包括拔尖創新醫學人才、應用型醫學人才、中醫藥人才、以及護理等醫學相關專業缺人才。改革舉措主要包括:全市每年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標向醫學專業傾斜,加大醫學與交叉學科複合型創新醫學人才培養力度。逐步建立“5+3+X”連續統一的臨床醫生培養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自主培訓人員為主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機制,穩步推進專科醫師規範培訓。採取定向培養方式,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涉農地區培養醫學專業緊缺人才。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培養“西學中”領軍領銜學者和骨幹人才。加大護理本科教育規模,探索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和有限處方高級執業護士的協同培養。完善臨床藥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護理等醫學相關專業的畢業後規範化培訓制度。健全衛生管理專門人才學士、碩士和博士等多層次學位制度。

  四、如何通過醫教協同完善醫學教育體系?

  答:醫學教育體系的完善重點在改善教育資源和條件、提高師資隊伍水準以及嚴格品質控制和評估等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嚴格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建設好開辦醫學專業的高等學校及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逐步建立教學門診等臨床教學單元,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建立綜合病房用於臨床教學,2020年底前對承擔高等學校臨床教學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任務的醫院,全面開展臨床教學基地評估工作,建設一批市級臨床教學示範基地、臨床技能培訓考核示範中心和示範教學門診。完善師資隊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和國際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水準。逐步建立醫學院校本科教學品質常態監測機制和醫學畢業生品質監測數據庫。加快推進醫學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醫學教育各類培訓全程信息化管理和考核評估。

  五、如何促進北京地區和周邊醫學教育協調發展?

  答:在北京地區推進本市行政區域內高等學校醫學教育學分互認,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加強京津冀地區高等學校在醫學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逐步實現區域協同發展。落實醫學教育對口支援和扶貧工作任務。

  六、在激勵政策上如何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答:《實施方案》強調,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目標完成情況、服務品質、成本控制、重點緊缺專業臨床能力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考核結果,合理確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薪酬水準和績效工資總量,分配向高危崗位、創新崗位、高勞動強度和農村偏遠地區崗位傾斜。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和內部分配機制,兒科、産科、精神科、病理等臨床緊缺專業醫務人員的收入水準不低於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落實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

  七、如何確保醫教協同政策可持續發展?

  答: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涉及衛生、教育、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經費保障等各方面。為確保醫教協同各項任務落實,將從加強部門協同、加強資金保障、加強考核評價,加強宣傳引導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北京市醫學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使用中的重大問題。建立醫學教育供需匹配機制,優化院校專業佈局,堅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逐步實現招生、培養與就業之間的有效銜接。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根據培養成本等情況,實行醫學教育經費保障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考核獎懲,將臨床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作為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尊醫重教的良好環境。

  八、深化醫教協同發展所需資金如何解決?

  答:積極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調動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個人出資的積極性,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根據培養成本等情況,完善經費保障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立以培養品質、績效管理為導向的經費撥付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央屬院校承擔本市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委託任務的,市財政按照央地共建項目給予資金支援。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實現住院醫師生均公用定額與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生均定額同等標準、參加規範化培訓的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生活補助與同等條件住院醫師的基本工資同等標準;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補助機制。適時調整醫學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完善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經費補償機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