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圖解:5年內北京六區2.7萬農民將搬遷

日期:2018-08-02 00:00    來源:千龍網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山區農民福音!涉及這六個區,5年內北京2.7萬農民將搬遷!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的意見》2018年8月1日公佈。5年內,地質災害易發區和生存條件惡劣地區共2.7萬人將搬遷

 ☈  險村險戶是重點搬遷對象  ☈ 

  自2004年起,北京先後實施了三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取得了較好成效。為進一步提升山區生態環境品質,促進山區農民增收,實現安居樂業,市政府決定實施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

西灣子村泄洪道漫水橋塌方

  在搬遷範圍上,意見提出,將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受洪水威脅地區及飲水困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納入本輪搬遷範圍,其中,險村、險戶和低收入村、低收入戶為重點搬遷對象。

  根據規劃國土部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情況和有關區農民搬遷意願調查情況,本輪搬遷涉及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和延慶區,共計40個鄉鎮、120個行政村、12000戶、27000人。

  其中,地質災害易發區4400戶、12500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7600戶、14500人。房山區按照本區既定政策自主實施山區農民搬遷工程。搬遷時限共5年,即2018年至2022年。

 ☈  避免回遷“一戶多宅”等問題  ☈ 

  意見明確,結合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美麗鄉村建設,編制村莊佈局規劃、搬遷村建設發展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分期分批實施搬遷。根據搬遷村(戶)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易地搬遷、集並搬遷、重建搬遷、分散搬遷等適宜的搬遷方式。

  搬遷村(戶)原址上的房屋經文物部門認定為古民居、文物建築的要應保盡保,並妥善處理好其權屬和後續開發利用問題;其他房屋要全部拆除,避免出現回遷、“一戶多宅”等問題。按照建設用地減量原則,搬遷後騰退的土地,除村莊建設發展規劃明確的集體建設用地外,全部納入留白增綠用地範圍。

  有關區要探索完善跨區域搬遷模式,通過土地置換、土地資源股權分配等方式,為搬遷村提供安全新址。選址不得佔用基本農田,確需佔用一般耕地、林地或其他農用地的,由所在區政府優先安排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山區農民搬遷工程實行“先建後拆”,原址復墾後置換建設用地指標。

 ☈  做好搬遷村農民增收動態評估  ☈ 

  意見提出,山區農民搬遷工程建設資金採取市、區政府補貼一部分,部門整合一部分,社會有序投資一部分,村集體和農民自籌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多層次籌措。

  •   市級財政按搬遷農民每人2.7萬元的標準,對建房資金給予直接補助;

  •   按搬遷農戶每戶6萬元的標準,對搬遷新址地質災害評估、地質勘察等前期工作費用以及場地平整、防護工程建設等給予資金補助,補助資金由區政府統籌使用;

  •   按搬遷農戶每戶1萬元的標準,對村集體組織農民拆除舊房、清運垃圾費用予以補助。

  做好搬遷村産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培育特色農業、生態産業和休閒旅游業,引導搬遷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增收。要做好搬遷村産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動態評估。

  意見要求,嚴格按照村莊規劃建設,嚴禁私建、擴建,嚴禁建設小産權房和進行房地産開發。要加強工程監理,新建住宅應達到北京抗震節能標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