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優化住房支援政策,服務保障人才發展,依據《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産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近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會同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有關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優化住房支援政策服務保障人才發展的意見》(京建法[2018]13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自發佈之日起正式實施。
徵求意見情況
2018年6月15日至6月22日,《意見》(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期間,共收到意見建議61條。總體上看,社會各界對《意見》的出臺是充分肯定和支援的,認為是我市優化人才支援政策的重要措施。同時,結合公開徵求意見情況,我們也對《意見》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完善。
一是優化住房支援政策服務保障人才發展的措施是在現有公共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政策基礎上,對各類住房支援政策的優化、統籌、提升,為保證政策延續性,在《意見》制定依據中增加“結合本市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産權住房等政策規定”。
二是總體要求部分,將重點功能區層級範圍明確為“國家或本市重點功能區”。同時,在基本原則中,明確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住房支援。
對《意見》的有關説明
結合徵求意見期間,部分網友關注的問題,現就《意見》有關內容説明如下:
(一)《意見》制定背景和依據
一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積極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援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基本居住需求。
二是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首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等文件要求,在住房方面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促進産城融合、職住平衡。
三是本市公租房、共有産權住房政策均有支援人才的規定,各區、園區已有一定實踐經驗。《意見》是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對人才住房支援措施的優化統籌,將為各區、園區開展工作提供規範指導。
(二)以區為主嚴格制定人才認定標準
《意見》提出了“以區為主、全市統籌”的人才住房工作原則。《總規》明確了各區、園區差異化的功能定位,各區、園區重點發展的産業不同,發展所需的人才類型和層次也不同,故《意見》未對人才標準進行全市統一規定,而由各區、園區綜合考慮本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等因素制定,並在本區、園區實施政策中予以明確。
(三)人才住房支援政策的定位和管理
《意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租購並舉、以租為主;産城融合、職住平衡”原則,就近解決人才居住生活需求,聚焦符合條件人才的職住平衡,並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沒有任何投機和投資空間。
一是,申請人才住房,需要符合我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的一般申請條件,並按照本市公租房租金標準及共有産權住房售價、産權比例、出售等一般規定執行。
二是,人才住房實行更為嚴格的管理,在“三城一區”及其他國家或本市重點功能區籌集的房源,面向園區就業符合條件的人才開展專項配租或配售,並在園區內實行封閉管理、迴圈使用,人才因工作及住房等情況變動,不再符合條件的應當退出。
三是,我市將繼續實行嚴格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堅持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人才住房政策不會對調控政策造成影響和衝擊。
(四)人才住房不會影響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就要求我們把持續推進經濟發展與持續改善民生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兩者良性迴圈。新時期,首都住房保障工作目標是服務首都核心功能、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為符合條件的人才提供住房支援,有利於服務於“四個中心”建設,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7年-2021年的五年,綜合考慮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引進人才以及無房剛需家庭等多層次需求,全市將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進一步加大各類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其中共有産權住房25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繼續發展公共租賃住房,滿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已有共有産權住房項目50個、房源5萬套,已申購項目13個、1.2萬套,主要解決本市無房家庭住房剛需。2017年市政府批准的39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建築規模約321萬平方米,2018年下半年將陸續實現開工建設,優先滿足項目周邊就業人群、公租房備案家庭及城市運作服務保障人員住房需求,促進産城融合、職住平衡。
各區政府將解決民生保障作為政府重要職責,結合本區實際,在現有住房供應計劃基礎上,不斷加大政策性住房供應力度。同時,結合供需實際,合理確定供應比例,在支援人才職住平衡促進區域發展的同時,確保做好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保障,採取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的方式,市場租房補貼依申請實現應保盡保。
專家觀點
中央財經大學
易成棟教授:
市場經濟下的人才,可以根據多個標準來認定,例如學歷、技能、職稱、專利、創造的財富價值等。各個城市都是根據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人才稀缺情況來制定人才認定標準和給予政策扶持的。北京市建設“四個中心”,既需要研究型、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落實“四個中心”建設和總體規劃佈局,每個區賦予的功能和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2017年底,北京市發佈了發展十個高精尖産業的政策,每個區重點發展的産業也是不同的。因此,每個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人才標準,並給予人才政策扶持。《意見》不在全市範圍內對人才標準作統一規定,尊重各區差異,可以説是符合北京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