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山區集體生態公益林補貼每年每畝增30元 2017年起7.5億元生態效益補貼山林股東

日期:2016-11-25 09: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農民護山林,政府給補貼。本市自2010年起實施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市、區財政每年為山區農民發放4.3億元生態效益補貼。隨着山區生態效益的顯著增加,2017年補貼金額將增長到7.5億元。

  市園林綠化局、市農委、市財政局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調整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從2017年起,對山區集體所有的生態公益林的補貼標准將從現行的每年每畝40元調整為70元。

  補貼標準提高源於山區生態效益的顯著增加。從市園林綠化局造林營林處了解到,該政策實施5年來,本市山區森林覆蓋率由50.97%提升到56.65%,林木綠化率由71.35%提高到77.22%。山區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由4328億元增加到5540億元,佔全市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的87.5%。山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抵禦暴雨和洪水的能力日益增強。

  按照政策規定,生態效益補貼有60%直接發放到各村集體生態林股東手中,另外40%由區林業部門統籌安排,用於山區生態公益林的林木撫育、資源保護和作業道路修建等服務設施建設。按此比例計算,補貼標準提高後,全市山區集體生態林股東直接獲得的補貼收益將達4.5億元。另外40%的資金政府將通過雇用當地勞動力,開展森林經營項目,以工資形式間接發放到農民手中。

  “大夥兒都盼著漲呢!”昌平流村鎮北照臺村黨支部副書記賀秀英説。北照臺是四面環山的純山區村,全村山區生態公益林總計6710畝,2009年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村裏誕生了300多名集體生態林股東。這幾年政府發放山區生態效益補貼,每位股東按照持股數量不同每年獲得的補貼金額從580元到780元不等。如果一家按3名股東計算,平均每戶能拿到近2000元。

  2017年補貼標準提高後,北照臺村全體集體生態林股東獲得的直接收益將從現在的16萬元增加到28萬元。“山裏沒什麼像樣的産業,種點兒果樹也是靠天吃飯。現在,全村130多名勞動力有三分之一都幹着生態林管護,大夥兒都盼著把林子保護好了,給咱山裏人帶來更多的收益。”賀秀英説。

  “這是首次調整,今後還會繼續看漲。”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效益補貼標準今後會每5年進行一次調整。不過,集體生態林股東在享受政府補貼的同時也要承擔起看山護林的責任。各村集體生態林面積每年核查一次,如發現集體林地面積有毀損的,股東所能獲得的生態效益補貼也將相應減少。

  新補貼標準從2017年起正式實行。新增補貼資金由市、區財政按8:2的比例分擔。據初步測算,現有山區120余萬農民通過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直接每人平均收益將達440元。(王海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