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創新發展,再造北京産業新格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發佈了《北京市鼓勵發展的高精尖産品目錄(2016年版)》《北京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2016年版)》,在從“北京製造”向“北京創造”轉型進程中,聚焦“高精尖”,種好“白菜心”,為企業的調整轉型,為企業的騰飛,提供風向標式的指引。
種好“白菜心”,減不易,增更難
“北京製造業正按照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大方向,經歷着一次深刻的調整與轉型,調整幅度之大、難度之大、力度之大,是北京工業發展史上空前的。在北京的資源條件約束下,減量是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前提。”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張伯旭告訴記者。
據統計,2013年以來,本市共關停有污染、高耗能的企業1006家。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從2016年5月到2017年12月,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清理整治違法違規排污及生産經營企業,“這是我市減量發展的第二階段戰役。”
“北京製造業的調整,減不易,增更難。”據經信委初步測算分析,現在擁有高精尖産品的企業佔工業企業的比例不到30%,接下來,爭取花五年時間將該比例提高至50%,十年提高到70%,初步構建高精尖産品的創造體系。
從此次發佈的《北京市鼓勵發展的高精尖産品目錄(2016年版)》提出的36個産品方向,不難看出我市為實現該目標的決心和努力。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智慧硬體,智慧機器人,石墨烯、碳奈米管等前沿材料,3D列印、醫療器械與健康服務,創意設計等領域均在鼓勵發展的“創新前沿産品”之列。
聚焦五方面 “瘦身健體”促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佈的目錄細化提出了智慧製造、節能降耗、降污減排、品質提升、服務型製造5個方面36個技術改造方向。
據張伯旭透露,“我們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圍繞這些重點方向,實施1000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使我們一大批企業實現華麗轉身、輕盈騰飛,這將是我市工業未來五年新增投資的重要投向。”此次發佈的技術改造目錄同以往的技術改造支援方向有根本的不同。“以往的技術改造更多地採用成熟技術,主要以擴大優勢産品産能為目標,下一步推進的技術改造,要更多地採用創新技術,聚焦於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推動存量企業從材料、工藝、製造過程到價值實現的深度升級。”張伯旭説。
“不籠而統之,也不廣而泛之”
當前全市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悉,各政府部門將圍繞此次發佈的兩個目錄製定實施相應的財稅、金融、科技、人才、土地、規劃等産業政策,對符合目錄引導方向的産業項目,將納入綠色審批通道,在土地供給、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援。
目前,這兩個目錄和已發佈的《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産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形成了有進有退、增減銜接的政策組合拳,體現了政府在産業促進手段上的創新轉變,其核心是精準管理、定向引導、不一刀切。
“對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産業,準確界定,嚴格禁止,絕不籠而統之;對於符合高精尖特點的産業,清晰方向、鼓勵引導,也不廣而泛之。下一步我們還要做好搭建平臺、營造環境、促進協同、擴大開放等工作,全面落實‘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張伯旭説。(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