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焦莊戶村 檢察青年與歷史這樣“對話”

日期:2025-10-24 16:57    來源:共青團北京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為深入落實北京市檢察院黨組《關於加強全市檢察機關共青團和青年工作 服務保障首都檢察工作現代化的工作意見》,持續深化檢察青年對黨忠誠教育,10月21日,北京市檢察院機關黨委、機關團委以“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砥礪檢察初心使命”為主題,組織30余名青年檢察幹警前往順義區焦莊戶村,開展了一場深刻而生動的黨性教育主題黨日活動。

  探訪“地下長城”,汲取歷史智慧

   活動首站是被譽為“人民第一堡壘”的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寫有“熄火村”三個字的黨員登記表、民兵自製的土地雷、曾雍雅將軍使用過的相機、婦女救國會支援前線製作的鞋襪……一件件實物靜靜陳列,訴説着軍民聯合抗敵的感人故事。借助科技,紀念館讓歷史“活”了起來:互動沙盤全景展示了戰爭年代焦莊戶村一帶的地理地貌和地道佈局;H5小游戲讓大家親身模擬應對敵人的水攻、火攻、毒氣戰等地道防禦場景。青年幹警們還進行了最具特色的“鑽地道”體驗,彎腰進入830米長的原始地道遺址,深刻感受抗戰歲月的艱苦卓絕和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

  聆聽“鄉村故事”,共話振興新篇

   焦莊戶村第一書記李臘生帶領青年幹警們走進村裏、走近村民,介紹焦莊戶村依託紅色資源,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焦莊戶村着力做好“紅色+”文章,將地道戰遺址的參觀體驗與鄉村産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注重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讓村民生活越來越美。青年幹警們認真聆聽,紛紛點讚,表示鄉村工作與檢察工作雖然各有側重,但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履職盡責,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暢談“紮根基層”,砥礪從檢初心

   來自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的檢察官助理陳蕭宇,曾作為選調生在焦莊戶村駐村工作一年。他在紅色講堂中分享道:“駐村期間,我感受到紅色底蘊不僅存在於紀念館和地道中,更融於村莊發展脈絡裏。我們努力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優勢,比如推動紅色教育與鄉村旅游、農事體驗深度融合,讓歷史“活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法治是鄉村善治的基石,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才能妥善化解鄰里糾紛、解決土地權益問題等。作為檢察機關的一員,將積極助推法治思維和公平正義理念融入基層實踐,協助村裏做好普法宣傳、矛盾調解等工作。”

   觸摸歷史的厚重,是為了更好地思考當下的責任。活動中,青年幹警們心潮澎湃,圍繞所見所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會。

  市檢察院政治部檢察官管理處(警務處)幹部、第一聯合團支部委員

  孫冬旭

   躬身行走於“地下長城”之中,那段烽火歲月仿佛觸手可及,這座“人民第一堡壘”無聲地訴説着當年先輩們在艱苦卓絕環境下與敵人鬥智鬥勇的英雄壯舉。循着歷史的脈絡,我們走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闊實踐,從抗戰的頑強脊梁到如今的繁榮新篇,這是一條邁向民族復興的生動軌跡。它深刻昭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股源自人民、深植土地的奮進偉力,始終是推動歷史前行、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所在,不斷砥礪我們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以檢察青年之力書寫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答卷。

  市檢察院第十二檢察部(檢察技術部)幹部、第八聯合團支部書記

  李同

   踏入焦莊戶地道戰遺址,躬身穿越狹窄而幽深的地道,我觸摸到的是革命先輩在極端困境中展現的智慧與堅韌。作為新時代的檢察幹警,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守護國家安全同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關乎當事人的命運,每一次監督都維繫着法治的尊嚴,要堅守“司法為民”的陣地,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力度與溫度。

  市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幹部

  毛俐

   焦莊戶村的地道如同一條潛於地下的時空隧道,我們在狹窄昏暗的空間裏蜿蜒前行,感受戰時軍民同心抗戰的艱苦卓絕,又親眼見證了今天焦莊戶村鄉村振興的新面貌。歷史的指針已指向新的起點,身處和平年代,我們更應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無論是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還是檢察事業的廣闊天地,都需要從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繼承和發揚“人民第一堡壘”精神,與人民群眾一同攜手奔赴新征程。

   此次黨性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思想的整裝和行動的動員。下一步,市檢察院機關黨委、機關團委將繼續在院黨組的領導下,持續深化青年對黨忠誠教育,引導檢察青年幹警不斷築牢政治忠誠,提升業務能力,錘鍊過硬作風,在推進首都檢察工作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書寫無悔的青春華章。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