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賦能智慧時代 “碳”尋綠色發展之路 倒計時2天!2021中關村論壇來了

日期:2021-09-22 08:0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創新賦能智慧時代 “碳”尋綠色發展之路 倒計時2天!2021中關村論壇來了

  6大板塊、60場各類活動、500余家中外企業展示最新成果……經國務院批准,9月24日,2021年中關村論壇將在北京盛大開幕,會期持續至9月28日。歷經14年沉澱,中關村論壇已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中關村論壇的永久主題是“創新與發展”,2021年將圍繞“智慧·健康·碳中和”的年度主題展開探討。據悉,2021年,國家層面專門成立了中關村論壇組委會和執委會,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支援,為中關村論壇的發展和進一步提高水準提供了保障。2021中關村論壇將在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高端定位,進一步增強常態實效上,給出亮眼“景色”。

8大看點

  國際格局 全球創新思想碰撞發展“火花”

  中關村論壇從開始創立時,就注重國際化。為支撐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21中關村論壇在影響力領域進一步強化了“國際化”特色,邀請嘉賓覆蓋外國政要,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主、院士專家等頂尖科學家,以及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全球40余個國家及地區近400位外籍嘉賓將參與並演講,促進各國共用全球創新思想和發展成果。

  2021年,科學技術部把首次在華舉辦的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大會整體融入論壇舉辦。據悉,前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大會都是在中東歐國家舉行,此次是整體融入中關村論壇。目前,已經有塞爾維亞等三國副總理兼部長、匈牙利等國的4位部長以及希臘等國的5位副部長確認參會。會上擬共同發佈《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行動計劃》,現在已經有13個國家對《計劃》作出了積極回應。

  2021年中關村論壇還將聚焦疫情等全球性挑戰,圍繞生物醫藥、疫情防控等領域,形成研討的品牌效應。作為平行論壇之一,第二屆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將邀請著名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和疾控機構以及著名醫院等圍繞病毒變異、疫苗研發和接種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同時,科學技術部還會和蓋茨基金會共同舉辦傳染病防治生物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論壇,邀請法國國家公共衛生委員會主席等13名嘉賓,圍繞全球合作防疫、疫苗和藥物研發等主題開展交流,放大論壇國際合作效應。

  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暨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年會由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共同發起。該平臺以分享科學中心建設經驗,探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用,謀劃國際大科學計劃合作,提升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影響力為目標。2021年研討會上,國內外相關機構負責人將圍繞“新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開展交流。

  中國科協以及所屬全國學會跟很多國際學術組織都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係。為了促進國際技術交易合作,支撐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品質發展,中國科協發揮國際聯絡優勢,邀請知名基金會、國際學術組織參與中關村論壇。例如,Linux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Infra基金會、清華伯克利-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等開源基金組織和國際研究機構都將參加開源創新發展平行論壇。

  據了解,中國科協還發起成立了國際技術交易聯盟,得到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03個國內外技術交易機構成員單位的支援,形成了國際技術貿易規則和技術交易生態環境建設共識。2021年,聯盟將拓展國內外合作夥伴,吸納優秀國際資源,力爭擴大聯盟成員達到2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家國際機構,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其他創新創業聚集區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國家平臺 當好“科技向善”風向標

  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2021年中關村論壇繼續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首善標準和“四個面向”,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以高端化為準繩,着力打造向世界展示科技創新成就、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引領科技向善而生,向暖而行,讓生活更美好。經國務院同意,在國家層面,成立了中關村論壇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組委會)和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委會),其中,組委會由國務院領導牽頭,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國家有關部委深度參與,負責中關村論壇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在組委會的領導下,執委會負責具體落實工作。

  圍繞碳中和、健康兩個主題,中國科學院將主辦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第四屆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暨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2021年年會。同時,與科學技術部、北京市共同主辦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發佈一項重大成果,推薦相關項目參與技術交易大會和前沿科技大賽。在“智慧”主題上,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簡稱“智源研究院”)將承辦“人工智慧與多學科協同創新”平行論壇,還首次設立“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發展”平行論壇。

  論壇還聚焦年度主題,精心組織策劃會展活動,全景式、立體化、多角度展示一批前沿科技成果,發現和挖掘一批顛覆性技術,充分展現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新成效、“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新成效、高精尖産業發展新成效以及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生態新成效,為推動世界科技創新合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名稱調整為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首次與論壇同期同地舉辦,實現論展一體,共同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交流合作與科技成果發佈、展示、交易平臺。

  常態實效 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關村論壇

  突出“實效性”,加速推動成果落地也是2021年中關村論壇的亮點之一。據介紹,2021年技術交易大會已正式命名為“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將緊扣論壇“智慧·健康·碳中和”年度主題,圍繞“國際技術交易、新技術新産品首發、應用場景供需對接”3個方面,舉辦15場系列主題活動。

  除了“會期成果”,圍繞“中關村論壇”品牌,北京市還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集中分散相結合、海內海外聯動相結合,開展“5+365”全年全方位服務,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實現“一次參與、全年服務”,推進論壇走進十六區、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形成了多區域聯動的常態化活躍氛圍。

  截至目前,2021中關村論壇常態化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了17場,包括北京智源大會、中關村科學城生命科技創新論壇、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等系列活動,開展了中英生命健康跨境路演、中比協同創新技術項目雲路演,同時走進北京十六區,成功舉辦了中關村氫能發展論壇、中歐數字經濟高峰論壇等。同時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重點面向青年創業者、面向中小微初創企業、面向“專精特新”企業,推出技術發佈、資本對接、項目路演、集中簽約、洽談交流等系列活動,全年全方位的貼心服務,讓中關村論壇“永不落幕”。

  據了解,本屆中關村論壇中還會有一批北京新型研發機構,帶着發展成果集中亮相。近年來,北京市把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作為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平臺和抓手,相繼佈局和培育了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等高水準國際化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成效已初步顯現。

  例如,智源研究院率先發佈了《人工智慧北京共識》,為規範和引領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北京方案”,並研發出了全球最大的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悟道2.0”,參數規模達到了1.75萬億;量子研究院超導量子計算團隊將單個超導量子比特退相干時間提升到503微秒,創造了最新的世界紀錄等。這些成果都會在本屆論壇上展現。

  醫藥健康産業是北京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也是本屆中關村論壇的主要探討議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北京市推出了國內首個上市的抗原檢測試劑、首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中和抗體藥物。目前已經有4支疫苗在國內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五個團隊的中和抗體藥獲批臨床,2項滅活疫苗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或緊急使用。累計向全球供應疫苗34億劑,為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抓住醫藥健康産業爆發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北京將力爭在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的同時,突出多領域交叉融合的業態創新,大力推動醫藥健康産業與AI、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加速新藥和醫療器械研發,加速培育形成新一輪産業增長點,進一步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健康基礎。(魏昕悅)

2021中關村論壇常態化系列活動

2021中關村論壇常態化系列活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