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和本市有关工作要求,市政务服务局近期组织开展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检查。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政府网站检查情况。按照国办通知相关要求,组织第三方机构对16个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单项否决指标、扣分指标、加分指标检查,对56个市级部门政府网站进行了单项否决指标和扣分指标检查。总体上,各区、市政府各部门网站平均成绩均较上季度有明显提高,未发现单项否决情况。
1.区政府门户网站检查情况。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平均成绩为111.22分(满分130分,其中加分指标30分),比上季度提高9.32分。海淀区得分最高119分,西城区、房山区等9个区得分超过110分。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平均扣分2.66分,比上季度少扣4.44分。朝阳区、东城区在本次检查中,没有扣分。各区政府门户网站规范建设情况总体较好,机构职能、领导信息、政策文件、政策解读、留言公开、办理答复等21项指标均未扣分。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平均加分13.87分,其中海淀区加分最多加20分,丰台区加分最少加8分。
2.市级部门政府网站检查情况。各市级部门政府网站平均成绩为94.92分(满分100分),比上季度提高6.42分,领导信息、政策文件、办事指南、域名名称等指标得分比上季度有明显提升。市教委、市园林绿化局、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27个市级部门网站成绩超过95分。
(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按照国办政务新媒体单项否决指标,对全市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逐一进行了检查,实现检查全覆盖。截至11月,全市政府系统共开设政务新媒体1716个,比上季度减少635个,其中微博400个、微信1040个、移动客户端51个、其他政务新媒体225个。检查结果显示,政务新媒体总体合格率为86.42%,比上季度提升23.62%,其中微博合格率90.75%,微信合格率85%,移动客户端合格率86.27%。各区政务新媒体合格率85.81%。平谷区、大兴区加强政务新媒体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面检查、培训,取得良好成效,政务新媒体合格率超过95%。东城区、朝阳区、顺义区、怀柔区、延庆区政务新媒体合格率超过90%。市级部门政务新媒体合格率88.03%,其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等32个市级部门合格率100%。
二、主要特点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解读,提高政策传播到达率。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均开设了政策解读栏目,各区区政府门户网站和87.5%的部门网站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稿件关联发布。西城区、朝阳区、房山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等网站采用新闻发布会、一图读懂、在线访谈、H5、动漫等多种形式解读政策,让群众看得懂、好理解,提升政策传播力、亲和力。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分落户服务推出专题专栏,汇聚办事指南、专家解读、咨询问答、典型案例等集成解读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二)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和96.4%的部门网站均能在5个工作日内对简单咨询问题进行有效答复,西城区、通州区、密云区等3个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体育局、市文物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中关村管委会等10个部门网站在收到简单咨询后1个工作日内予以准确答复。各区政府门户网站和98%的部门网站均公开了网民留言办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市城市管理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网站按月度详细公开网民留言受理数、答复数、待办数、回复率、留言类型及内容等情况,海淀区政府门户网站采用数字、图表等形式生动展示留言接受、办理、办理时长等信息。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平谷区等9个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科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网站推出智能机器人问答,实现7×24、全天候实时咨询互动,为企业群众提供"不打烊"的问答服务。
(三)完善优化搜索等用户功能,提升网站友好度。针对搜不准、搜不到等问题,不少区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不断优化搜索功能,提供错别字自动纠正、关键词推荐、通俗语言转化等功能,提升搜索精准度。海淀区、市城市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等网站实现文件、问政、服务、专题、图片等分栏目搜索,可按时间、标题、相关度等对搜索结果排序,优化搜索结果展示。市金融监管局等网站在实现站内搜索的基础上,嵌入"首都之窗"搜索模块,同步实现全市政府网站信息"一网通查"。东城区、丰台区、通州区、市体育局、市园林绿化局等网站提供了语音导航、轻松读屏等无障碍功能。密云区政府门户网站上线"访问统计"栏目,通过数字、图表等形式,实现按年、月、周、日统计查询网站、栏目、文章访问排名情况,网民关注热点栏目、信息一目了然。13个区政府门户网站和75%的部门网站实现全站移动适配访问,便利网民访问使用。
(四)积极推动政府网站与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形成多渠道传播合力。探索推进政府网站与融媒体中心对接,大兴区将政府网站"政策文件""领导信箱"对接"北京大兴"APP,推动政府网站公开、互动功能向融平台延伸。"北京昌平"APP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向企业群众提供1650项便民办事服务,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海淀区将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与融媒体平台打通,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政务信息传播渠道和覆盖面。各区、各部门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加强政民互动、优化政务服务,"平安北京"(微博)提供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业务办理渠道,实现办事服务多渠道延伸。"北京东城"(微博)开展"走街串巷""小东在现场"等小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与网民互动,取得良好效果。"北京石景山"(微信)及时发布"取消道路停车人工收费""垃圾分类""保障性住房"等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图解文章,扩大政策文件的知晓度和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网站互动功能不完善。个别网站留言成功后未提供查询码,无法查询办理状态。部分网站存在留言信件未公开留言时间和答复时间、超过2个月未公开网民留言及答复情况、未公开留言受理办理统计数据等问题。
(二)一些网站一号登录、业务系统运行、搜索功能等仍需优化。部分区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未实现一号登录,互动交流和办事系统之间、多个办事系统之间需要重复登录、反复登录。个别办事业务系统运行不稳定,存在无法登录、显示不正常、功能不可用等问题。5个区政府门户网站还未实现全站搜索,37个部门网站存在搜索内容不全面、不易用、搜索结果未分类展现等问题。
(三)部分网站建设管理规范性还需加强。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单位未按照有关要求完成不规范域名清理工作。一些部门网站名称未实现全站统一展示,个别页面仍未在头部区域显著展示,网站底部页面功能区标识展示不全,缺少网站主办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部分网站仍存在页面打不开、错链断链等问题。部分网站还存在无网页标签或站点、栏目、内容标签设置不规范的问题。个别政府网站主管单位统筹协调不够,落实相关工作不到位。
(四)部分政务新媒体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10.8%的政务新媒体超过2周不更新,其中8%的微博、10%的微信、10.7%的头条号超过2周不更新,个别账号超过1年不更新,成为"僵尸"号。一些政务新媒体转发信息多,原创内容少,政务属性不强,发布与政府工作无关的信息。3.55%的政务新媒体未提供有效互动渠道,既不支持网民留言评论,也不回复网民留言。部分区和部门对政务新媒体疏于监督管理,存在瞒报漏报、账号信息更新不报备等问题,个别政务新媒体处于"脱管"状态。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各区、各部门要把政治建设摆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首要位置,增强政治意识,坚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严格执行发布审核制度,任何信息上网公开前均应履行审核程序,重点稿件应由主管领导审核后发布,加强错敏字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漏信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劫持、防泄密等工作。坚决杜绝因信息内容不当和网络安全事件等引发负面舆情。各区、各部门办公室要切实履行主管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化、新闻宣传以及相关职能处室(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明确分工职责。
(二)加强组织保障,切实推动政府网站各项工作落实
1.持续强化网站功能建设。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网站各项功能,加快解决栏目设置不合理、检索信息不准确、注册登录不顺畅等问题,不断推动公开、互动、办事三位一体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便捷性、易用性。依托市区集约化平台,完善发布统计分析、运行监测管控、资源管理调用、个性定制开发等功能,推动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库深化应用,为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创新发展和各部门网站个性化内容建设提供支撑。各区要对照《北京市区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梳理集约化建设工作情况,并于2月10日前报送集约化平台建设情况报告(包括总体情况、平台建设及功能、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等)。
2.全面落实全市网站页面设计统一规范。按照《北京市政府网站页面设计统一规范》要求,加载全市搜索功能,全面完成政府网站移动端适配改造,积极推动单点登录办事系统页面内容统一规范,2020年3月底前按时完成网站改版上线工作。
3.大力推进无障碍功能建设。落实《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19〕20号)和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安排,全面实施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无障碍功能建设,依托全市无障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建账销账管理,为特殊需求群体获取网站信息提供便利。
4.不断加强办事服务功能建设。各区、各相关部门网站要设置统一的办事服务入口,完善办事指南各要素,确保内容准确、数据同源,坚决杜绝空白栏目、表格缺失等问题。加强网站办事业务系统运行保障,确保系统稳定、功能可用、显示正常,提升服务能力,为网民提供可用、易用、好用的办事服务。因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故障等原因暂停或无法使用系统的,第一时间在办事入口等显著位置发布提示公告。加快完成网上与办事服务相关的业务系统、专题专栏等移动端适配改造工作,解决无法访问、显示异常等问题,提供流畅的"掌上服务"。除面向特定对象等的办事业务系统外,积极推动网站提供注册登录功能的业务系统一号登录。
(三)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规范建设水平
1."用"好政务新媒体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分众式、差异化、传播快等优势,围绕中心工作发布政务信息、加强政策解读,更好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畅通互动渠道,依托政府网站成熟的互动保障机制,按照《政府网站互动响应工作制度(试行)》要求,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在确保网民留言、点赞、转发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为政务新媒体网络问政提供有效支撑。推动网上办事服务向政务新媒体延伸。
2."建"好政务新媒体平台。明确一个或数个主账号,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主账号,打造好品牌效应。严格审核发布流程,坚持分级分类审核、先审后发原则,严把政治关、保密关、文字关。不得刊发商业广告或链接商业广告页面,不得发布代表个人观点、意见及情绪的言论,不得链接非法网站和网页,不得发布与履行职责、政务活动等无关的信息。
3."管"好政务新媒体平台。各区、各部门要建立政务新媒体台账,加强动态监管,特别是加大对瞒报漏报的监督检查力度。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分类管理、精细管理,对信息更新慢、内容推送迟、交流互动差、办事效率低的,要限期整改提升;对长期零发布、零粉丝、零关注的,要加快清理整合;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确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注销,对尚未完成关停注销流程、停止更新的,要及时发布提示公告。既要避免盲目追求开通率,也要避免简单随意关停。
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采取措施立即整改,并及时反馈市政务服务局。下一季度将重点检查网站页面设计统一规范、移动端适配、一号登录和政务新媒体漏报等情况。各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2020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自查工作。各区政府门户网站自查情况请于2020年2月20日前书面报市政务服务局备案,并在本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开。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