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政发〔2015〕2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
《密云县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第76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密云县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6日
密云县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调配水平和保障能力,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5〕8号),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定原则为指导,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洪排涝能力为中心,以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为重点,全面深化水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节约用水和污水治理工作,着力构建“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提高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2015年至2017年,用三年时间,逐步完善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以下统称清水)与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到2017年,密云水库上游主要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密云水库下游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到2022年,密云水库上游主要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密云水库下游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县河流、水库水质考核断面达到考核目标值以上。
同时,建立完善密云县水资源与水环境保障、管理、补偿、预警等机制,有效发挥政府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调控作用,形成量水发展、开放有序的水务保障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工程建设任务
1.加快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京政发〔2013〕14号)精神,全力做好密云新城再生水厂、密云新城再生水管线、经济开发区再生水厂、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再生水回用等工程建设工作,加大再生水在新建住宅项目、农田灌溉、洗车行业、景观用水等方面利用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
2.加快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建设。2015年至2017年建设城乡雨水收集利用工程42处。按照“雨洪水蓄起来”的要求,以把本县建设成“海绵家园、海绵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城乡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加强对已建成的雨水利用工程监督管理,使被收集的雨水更好地用于地区灌溉、洗车、环境景观等。开展中型水库防汛岁修,完成中型水库安全评价工作;加快推进转山子、栗榛寨等小水库塘坝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县防洪工程的调蓄能力。
3.加快源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结合山区农民搬迁和沟域经济发展等工作,在农村地区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工程,计划到2022年治理小流域3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密云水库围网以及一、二、三级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计划利用五年时间(2016年-2020年),使密云水库一、二、三级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处理率、达标排放率、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0%。
4.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北水南调(将沙厂水库水通过沙厂水库南干渠调入巨各庄镇和洳河右支的东邵渠镇)、东水西调(将沙厂水库水通过输水管道调入潮河、白河)、密怀顺地下水回补(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回补密云水库下游地区的地下水。密怀顺地下水回补工程密云部分,分三条引水线路,即西沙河线路、白河线路、西田各庄北干渠线路,由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和调节池引水进行回补)、密顺地下水回补(通过密云水库下游已治理的潮河,再经潮河总干渠引水至顺义区的唐指山水库,可回补密云县河南寨地区及顺义区地下水)等工程建设,促进县域内河湖水系的连通,提升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县域内外水资源,通过现有水系渗蓄功能实现水资源回补。三是扎实推进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完成沙河、龙潭沟(高岭段)、上甸子沟、黄岩河、潮河(密云水库上游段)、沙河三峪、白马关河、蛇鱼川河等水系和76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在已建和在建河道中,以环境改善为重点,突出水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加快流域水系连通和区域水体循环工程建设。
5.加快地下水保护及回补工程建设。全面完成712眼废弃机井封填任务,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实施地下水回补,促进地表水、地下水循环可持续利用。
6.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统筹山区移民搬迁、一事一议、农民安全饮水维修维护等资金,集中解决农村供水设施老化等问题,保障农民饮水。抓紧启动不老屯镇中心区、太师屯镇南部、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等地的集中供水厂建设项目,同时将集中供水厂附近的村庄纳入镇级集中供水范围,提高集约化供水水平。
(二)深化改革举措
1.推动区域合作。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河北省承德市的联合会商和沟通协调,探索建立水源保护、水污染联合防控与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市资金支持,保障水源安全,构建多渠道、多水源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2.推进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排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以及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等制度。
3.坚持节水优先,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思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农业机井计量全覆盖,建立农业节水设施管护、收费、奖补等新机制,实现农村用水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进一步加强节水器具换装和推广的力度,严格水资源用量控制和水资源费征收,计划到2020年我县农业全部实现节水灌溉。
4.推动流域管理和基层水务管理改革。加快河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建立河道管理“河长制”。进一步完善水务管理体制,优化水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分类推进水务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管水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基层水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5.落实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完善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系统监管。一是落实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和污水治理指标考核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14〕57号)的各项要求,落实各镇街(地区)、各部门治污责任,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建立河道、雨水井、雨污水管线清淤长效机制,开展水务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划定生活、生产、生态水资源开发管制界限,积极稳妥确定水资源保护和限制开发利用范围。三是划定河道保护及管理范围,加快调整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实现水资源用途管制。
6.探索建立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务监管服务能力。强化水利工程的基础性、公益性地位,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在政府监管基础上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在政府统筹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思路稳步推进水务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稳妥推进供排水领域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排污权、水权交易。严格执行供排水行业和节水市场准入条件,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监管。
7.创新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积极落实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以及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水务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府在水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展水务投融资渠道。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8.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建立清水、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系统和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全县供水、用水、排水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建立由县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环保局、农委、住建委、市政市容委、经信委、交通局、园林绿化局等单位和各镇街(地区)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协调做好全县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
(二)严格执法、依法治水。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城乡供水、水源保护、河湖管理等相关机制,扎实推进水务领域依法行政,加强水务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水务违法案件。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密云县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职责分工》(详见附件)要求,团结协作,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四)全员参与,强化监督。加强对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作用,加强对重点河道违法排污的社会监督,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