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办发[1991]21号
国务院于今年4月4日发出了《关于调整粮油统销价格的决定》,从1991年5月1日起,全国统一对城镇居民定量粮油销售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并对城镇居民进行适当补偿。这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了逐步理顺粮油价格,发展粮油生产,搞活粮油流通,促进节约粮食,减轻财政负担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具有重大意义。由于这项措施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粮油调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为什么要提高定量粮油销售价格
粮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消费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实践,深深懂得“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的道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我国粮食生产落后局面,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先后多次提高了粮油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1990年与1966年相比,国家定购粮食和食油的收购价格分别提高了1.5倍和2.1倍。粮油等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解决了我国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为实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在逐步提高粮油收购价格的同时,国家销售给居民的口粮、口油,以及部分行业用的粮油价格并未作相应的调整,以致定购价大大高于销售价,出现了粮油购销价格倒挂的不合理现象。1979年以来,国家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以低于收购价水平的统销价,向城镇居民和部分行业供应粮油,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弥补购销价差以及粮油企业经营费用。这种办法对于稳定市场,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加剧了粮油购销价格的倒挂,形成了国家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流通不畅、不合理消费及大量浪费等一系列弊端,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粮油销售价格偏低,已成为经济领域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提高粮油销售价格,有利于解决粮油购销价格倒挂的矛盾,使粮油价格逐步趋于合理。
目前,国家对面粉、大米、玉米三种粮食的定购价格,全国平均为每五百克近三角钱,而对城镇居民的销售价格,平均每五百克只有一角四分多,购销价格倒挂一角五分多。六种食用油(花生油、大槽芝麻油、菜籽油、精炼棉籽油、茶籽油、豆油)的国家定购价格,全国平均每五百克为二元一角四分,而对城镇居民的销售价格,每五百克只有八角左右,购销价格倒挂一元三角四分左右。我市粮油购销价格倒挂情况更为严重。1990 年三种粮食的平均定购价格已达到每五百克三角三分多,高出销售价格近两角。由于近年来粮油消费增长迅速,粮食供给相对不足,使得粮油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大大高于国家粮油销价水平,造成了粮食部门经营越多、亏损越多的不合理现象。同时,粮油销价过低,又制约着粮食交易市场的形成,以致农民常常遇到卖粮难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缓解粮油销价偏低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今后的粮食生产。
粮油销售价格偏低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考虑到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这次粮油调价并没有一次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油价格严重扭曲的矛盾,为进一步理顺粮油价格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第二,提高粮油销售价格,有利于减轻国家对粮油的价格补贴,使国家财力的配置更为合理。
随着粮油销售价格倒挂幅度的扩大和经营费用的上升,国家对粮油的财政补贴数额逐年增加。1978年国家对粮油亏损补贴金额为36亿元,1990年尽管一些地区对行业用平价粮油缩小了供应范围,国家对粮油的财政补贴仍高达440亿元。北京市的情况也很严重,1978年粮油补贴金额为0.8亿元,1990年上升到16亿元,增长了19倍,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6%,而同期市财政收入仅增长了46.5%,巨额的财政补贴已使财政难以承受。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更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粮食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国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紧张、城市公共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目前国家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国家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去发展其它各项事业,加大对农业、公用和福利事业的投资。长此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当前要减少国家财政对粮油价格的补贴,无非有两种办法:一是降低粮油定购价格;二是提高粮油销售价格。大家知道,我国粮油定购价格本来就偏低,这几年其它农副产品大都提高了销售价格或改为市场调节,这样做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但却使粮油价格跌至低谷。显然,在现行国家粮油定购价格已经严重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不可能再采取压定购价的办法来解决财政负担过重问题。否则,只能挫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重新倒退到粮食紧缺、食品匮乏的老路上去,这是广大人民群众不会同意的。因此,可供我们选择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适当提高粮油销售价格,逐步理顺粮油价格,并逐渐形成合理的、良性循环的价格体系。
这次提高粮油销售价格,只是粮油价格改革的一个步骤。提高粮油销价后,国家仍然负担着大量的粮油补贴。每销售五百克定量粮食,还需补贴两角左右;每销售五百克定量食油,还需补贴经营费用六、七角钱。
第三,提高粮油销售价格,有利于引导消费,减少粮食浪费。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很低,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理应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但是,由于国家对粮油价格实行“暗补”政策,即通过对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补贴维持低价销售,因此人们感受到的只是粮油价格便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全国仅饭桌上浪费掉的粮食就达25至30亿公斤。另外,我国目前对城镇居民的粮油供应,实行的是凭证、凭票平均分配的政策。谁吃得多,变相得到的补贴就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粮食消费。粮票作为取得平价粮食的一种凭证,本来是无价证券,但由于粮食购销差价的存在,却使它变成一种有价证券。通过自由市场上的交换,供应城镇居民的粮油及其制品大量流到非补贴对象手中,这样既扰乱了粮油的正常供应,又增加了粮食的消费。因此,提高粮油销价,合理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居民的粮油消费,对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减少浪费都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提高粮油销价,还可以减少因粮油购销价格倒挂而引起的流通领域里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和商品倒流、流通不畅等不正常现象。
国务院决定对粮油统销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适时的。前几年因通货膨胀加剧,市场粮价大幅度上升,没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经过治理整顿,整个国民经济正在走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通货膨胀已得到有效抑制,粮油连续两年丰收,市场繁荣,商品丰富,物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国政局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安定。这些都为逐步理顺粮油价格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时机。
总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审时度势,适当调整粮油销售价格,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二、提高粮油销售价格的范围和幅度
这次提高粮油销售价格,本着“积极稳妥、逐步到位”的原则,国务院决定:将定量供应城镇居民的三种粮食(面粉、大米、玉米)的销售价格,全国平均每五百克提高一角;定量供应的花生油等六种食用油的销售价格,提高到收购价水平,全国平均每五百克提高一元三角五分。其它粮油品种的销售价格,比照相关粮油品种的提价幅度作相应调整。
根据国务院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和精心测算,具体粮油品种的销售价格调整安排如下:供给城镇居民、军队和近郊菜农的口粮和行业用平价粮,其中标准粉每五百克由一角八分五厘调为两角八分;富强粉由两角五分调为三角八分;籼米由一角六分五厘调为两角八分;供应城镇居民、军队和近郊菜农的食油,由统销价改为购销同价,每五百克花生油由八角五分调为两元三角一分;菜籽油由八角一分调为两元零七分;对居民凭本供应每户每月的七百五十克半高价油和大众化食品、早点用油,也同时调为购销同价。供应饮食、糕点、副食、工业等行业的用油,由统销价改为议价,如菜籽油每五百克由八角一分调为两元五角,今后将随着生产成本和供应情况相应变动。
粮油调价后,对于粮油制品和相关产品的价格,本着只加原料差价和现行规定的毛利率或利税率的原则从严控制,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一些属于口粮转化的大众化粮油制品,如馒头、大饼、油饼、挂面、切面、米粉等长期亏损的产品,本着合理经营的原则,在原料进价调整后的基础上,加合理费用和微利核定价格。其它粮油制品,如酱油、醋、糕点等,其销售价格本着企业合理经营、价格从严掌握的原则予以安排。
粮油销售价格提高后,城镇居民口粮、口油继续实行凭证、凭票定量供应,居民结存的票证粮油执行调整后的销售价格。
三、提高定量粮油销价后对城镇居民的补偿措施
这次粮油提价,必然会使城镇居民的生活费用有所上升。为了使城镇大多数居民不致因价格上涨而过多地影响实际生活水平,国务院决定,粮油提价后消费环节所增加的支出,本着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给城镇居民适当补偿。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把一部分福利性补贴逐步纳入工资”的精神,国务院决定,这次粮油提价补偿,不采取按居民发放价格补贴的办法,而是把对职工及其家属的提价补偿纳入职工基本工资。市政府根据本市具体情况,经过反复研究,精心测算,周密安排,决定从1991年5月起,给每个职工每月基本工资增加六元提价补偿。具体标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个在职职工,每月基本工资或标准工资提高六元;离退休职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干部战士、民政优抚救济对象每人每月补偿六元;在校大、中专学生和民办教师每人每月补偿四元。这样,可以使职工因粮油价格上涨受到的影响得到适当的补偿。但由于每个人、每一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因此感受也不尽相同。部分家庭因职工少、赡养人口多受到的影响可能要大一些,部分家庭因职工少、赡养人口少受到的影响可能要小一些。由于我国粮油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长期偏低,价格体系很不合理,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价格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是难以避免的,因而部分群众实际生活受到一点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人民确实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实际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是大家都能亲身体会到的事实。1979年,我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42 元,1990年为2653元,十年增长了两倍多,而同期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只增长了一倍多。工资增长幅度高于物价上涨幅度,表明群众生活是不断提高的。我市城乡居民储蓄额也不断增长,1990年已达到226.5亿元。大家从改革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并从实践中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价格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虽然近几年一些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但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还是希望改革继续进行下去的。谁也不愿意再退回到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以至五十年代那种价格平稳,但商品匮乏、购买力低下的老路上去。
客观地看,大部分职工及其家庭是能够承受粮油提价所增加的支出的。由于粮油价格长期偏低,职工及其家庭用于粮油的支出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大多数职工及其家庭只要在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上稍作调整或注意节约,是不难消化粮油提价影响的。
四、加强宣传教育,确保粮油价格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粮油销售价格并给职工适当补偿,是深化物价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干部、群众中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和议论是很自然的。价格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其它任何改革措施一样,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决策时只能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兴利除弊。为了保证这次粮油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坚决地贯彻好市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努力使物价保持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各级粮油经营部门要努力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居民口粮、口油的供应;要重视大众化粮油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粮油调价后,一些群众担心会引起全面涨价。对于群众的这种担心,我们要向群众讲清,这种情况是能够避免的。市政府将继续贯彻振兴经济与稳定物价的方针,积极发展生产,大力增加供应,以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市政府决定,今年供应给居民的猪肉、蛋、奶等价格不作调整,并保证充足的供应。同时,保证一定数额的蔬菜上市量,并严格控制蔬菜零售价格。
各级物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物价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工作。这次调价仅限于粮油及其制品和相关产品,对于不属于这次调价范围的商品,一定要严格控制,禁止搭车乱涨价。对于趁机乱涨价,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违反国家供应政策,内外勾结、倒买倒卖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惩处。同时,也要向群众解释,由于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商品的价格是放开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升有降,一些季节性较强的商品价格可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全市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价意识,积极支持物价改革。要消除对价格改革的误解和疑虑,认清价格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供应、繁荣市场、方便生活,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反复向广大人民群众讲清,价格改革势在必行。由于过去欠帐过多,要逐步理顺价格体系,不可能不牺牲一些暂时利益和局部利益。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轻信谣言,不抢购商品,自觉协助政府做好这项工作。同时,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监督作用,对借粮油价格改革之机,违反政策、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的行为进行举报,协助有关部门及时给予严肃查处,以确保粮油价格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全市各级政府和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这次粮油提价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实施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明纪律,认真落实。每一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作执行政策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宣传改革的模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群众,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宣传部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