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办发[1987]66号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总公司: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的《汇报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和意见的会议纪要》国阅〔1987〕28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抓紧抓好。
当前郊区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但绝不能盲目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好各方面工作,立足于抗灾夺丰收。要千方百计搞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力争今年夏粮生产有新的突破;要种足、种好秋粮作物,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计划;要统筹安排,环环抓紧,搞好菜、奶、蛋、肉、禽、鱼、果等各项副食品生产。
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同心协力,尽责尽力,当前尤其要密切配合,搞好紧缺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工作,保证不误农时。国阅〔1987〕28号
同意,可将这个纪要以简报形式发至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以引起重视。请酌。
田纪云
4月17日
汇报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和意见的会议纪要
(1987年4月9日)
4月9日下午,田纪云副总理听取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和意见的汇报。何康、刘江同志汇报了当前农牧业生产形势和存在问题;水电部、商业部、化工部、轻工部、铁道部、石油部、物价局、石化总公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汇报了抗旱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运输和供应情况。田副总理最后作了重要讲话。现纪要如下:
一、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总的形势较好,但问题不少,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还很艰巨。
(一)对今年春耕、备耕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抓得较紧。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总的来说好于去年。到3月末,化肥、农药和农膜产量已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25%、23.7%和34%,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27.6%和13.7%。
(二)各级都较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回升。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等省提出要继续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粮食缺口较大的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提出要逐步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减少调入;河南省总结了粮食连续3年减产的教训,提出纠正“重夏轻秋”的倾向,实行“以夏促秋,夏秋并重,同步发展”的方针。农民种粮积极性回升的主要原因,除中央和各省(区、市)采取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外,市场粮价的刺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各地农民踊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
(三)各地重视研究增强农业后劲的措施,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湖南、江苏省从今年起,从粮食调拨的经营费中每斤拿出一厘钱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江苏省拨出6500万元作为“粮食发展基金”;福建省在乡镇企业“以工补农”资金、非农建设用地垦复费等资金中设立“粮食发展基金”;河南省从乡镇企业的税收增长部分提取30%作为“粮食发展基金”,从屠宰税增长部分提取50%作为“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恢复棉花技术改进费。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山西等省(区),今年计划增加农业投资合计为56000多万元。
二、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难度较大
(一)完成全年粮食增产计划不容乐观。今年粮食产量计划比去年增加150亿公斤。从目前看,夏粮可能争取达到平产,也可能略为减产。其原因,一是面积比去年减少300万亩左右;二是干旱、低温影响较大。如夏粮平产,早稻保产,秋粮每亩要增产13.5公斤才能实现全年增产任务。
(二)棉花、糖料生产计划难以完成。棉花收购从今年开始南北均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对南方棉花生产有一定促进作用,棉花生产将会回升。棉花种植面积将比去年扩大600至800万亩,但仍只完成全年种植计划的90%左右。甘蔗、甜菜种植面积在去年减少50多万亩的基础上继续减少。目前,“水果热”、“苎麻风”仍很突出。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仍很严峻。据调查,多数省(区、市)的猪禽存栏量较上年下降,其中母猪大幅度减少。与去年1、2月份比较,吉林省母猪下降24.1%,黑龙江省下降23.9%,湖北下降6.4%。饲养专业户锐减,规模缩小。如果今年粮食生产看好,市场粮价不再大幅度上涨,养猪、养禽将能稳定。
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问题比较突出
(一)各地普遍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缺口较大。化肥缺口占需要量的30%左右,上半年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春播春管用肥一般差1/3;柴油(包括粮食合同定购挂钩部分)供求差额达500多万吨,占需求量的40%;农膜覆盖栽培比去年大幅度增加,需增加地膜5万吨以上;农药,基本属结构性供不应求,有的已失效减效,如贵州省现农药库存6750吨,有一半以上失效减效。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严重。河南省有的地方碳铵每吨已卖到270元,高出平价(180元/吨)50%;西安市尿素已达每吨1000元;北京市农膜由去年的3850元/吨,今年提高到4050元/吨,超薄膜由4600元/吨上升到5200元/吨。有的地方农民反映,平价化肥、柴油根本没有,都是议价。
(三)有的地方对粮食合同定购与化肥、柴油挂钩的定额,在国务院规定的基础上,又自行增加一部分,对其他非重点产粮区和贫困地区有一定影响。有些地方的挂钩物资至今仍未落实。一些地方挂钩肥、油有“层层剥皮”和截留现象,没有真正落实到粮农身上。
四、会议经过讨论,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
(一)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但不容乐观。虽然各级领导对农业生产重视,农民种粮积极性回升,但还有“老天爷”这个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不利因素,从工作上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争取实现增产计划,夺取好收成。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要继续贯彻落实“多增产,多到货,压库存,保春耕”的方针。化工部要继续增产化肥;经贸部努力争取上半年的进口多到货;商业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化肥库存,最大限度地拿出来用于春耕和夏管。
(三)各地要把粮食定购与化肥、柴油挂钩的物资坚决落实在粮农身上,保证兑现到粮农手里。严防二道贩子等从中渔利。商业部门可与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在国务院规定的基础上,各地自行提高挂钩标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由于集中肥、油换粮而影响非重点产粮区对肥、油的正常需要。
(四)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问题,物价部门要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一下。国家计划内部分并没有放开,主要是各地自行加价、变相涨价,并且愈演愈烈。要研究采取综合措施,由各省加强监督检查。计划内平价调拨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一定要保证供应,同时要减少周转层次和环节。对乱涨价、乱摊派直接影响农民积极性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五)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千方百计为争取农业增产丰收尽责尽力。有关部门从生产、运输到供应、销售,都要把农业生产资料摆在重要位置。计划内的生产、运输任务一定要完成。各环节都要密切配合,保证不误农时。
(六)明年的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和国内生产计划今年要及早安排。争取5月份开会研究,6月份请领导批示,下半年即预订货,提前安排。
(出席人员名单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