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府文件 > 1986-2014政府文件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1. [发文字号] 京政办发〔1981〕100号
  2. [发布日期] 1981-12-07
  3. [有效性]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北京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京政办发[1981]100号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北京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各郊区、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这次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办好农村敬老院,同时,对加强散居五保户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当前郊区农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安定团结,也有利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郊区、县、公社,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现有敬老院的巩固提高;未办敬老院的地方,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农村敬老院是农民集体福利事业,要坚持集体福利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并注意勤俭办院,改善管理。在抓好敬老院的同时,要切实把散居五保户的工作做好,把该保的对象保起来,供给落实到户,照料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对五保户的政策。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此件发至公社)


北京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会议纪要


  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市民政局在平谷县召开了北京市农村敬老院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郊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民政局长、社救科长,部分先进敬老院、先进个人代表及公社干部,共一百四十人。

  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党的六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在办敬老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便进一步办好敬老院,加强五保工作。

  会议交流了社办敬老院及对散居五保户工作的经验。宋赞良同志代表市民政局就两年来我市农村社办敬老院的发展情况和今后进一步办好敬老院、加强农村五保工作做了报告。副市长叶子龙、雷洁琼,民政部吴国祥处长,以及市委农村工作部赵守训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时,叶子龙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了话,赵守训同志也讲了话。

  到会同志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好。大家通过交流经验和深入讨论,充分肯定了成绩,认真分析了问题,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会议提出的今后工作方针、措施和要求是切实可行的,是符合全市实际情况的,对进一步办好敬老院和做好五保工作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一、两年来我市农村社办敬老院的发展情况

  会议认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民政部指导下,两年来,我市各郊区、县和公社认真贯彻一九七九年市农村敬老院座谈会议精神,取得了显著成绩,敬老院有了很大发展,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散居五保户的供给工作也有了改善。在多办、办好敬老院的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干部以及敬老院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截止一九八一年九月底,我市十五个郊区、县的二百六十九个农村公社,已有一百四十一个公社建了敬老院,占百分之五十二点四,比一九七九年增加七十九所,增一点二五倍。已经收养老人的一百一十六所,收养老人一千三百六十六人,占全市五保户五千八百五十六人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三,海淀区收养较多,占五保户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二;建成未收养老人的十五所,正在建的十所。朝阳、海淀、丰台、通县、平谷、燕山等六个区、县,除五个公社未建院外,其它公社都建了敬老院,基本上达到了一社一院。平谷县两年前没有社办敬老院,现在二十一个公社,已有二十个公社建了敬老院。顺义、大兴、昌平三县,社办敬老院已达公社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原有的六十二所社办敬老院,大部分进行了房屋维修、扩建,改善了条件,提高了收养能力。此外,还有大队办的敬老院二十八所,收养了一百多老人。

  两年来,农村社办敬老院,不但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而且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敬老院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及其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善。老人的伙食费,一般每人每月十至十五元左右(不含自产的菜、蛋、肉),零用钱每月二至四元,也有更高一些的。八十五所敬老院有菜地,其中蔬菜自给有余的六十八所,有的做到了肉、蛋自给;有的还种树、种烟、种小杂粮和油料作物等;个别的还搞了一些手工加工活。这些收入,大部分用于改善老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一些敬老院还设置了浴池,购置了洗衣机、缝纫机,改善了老人的卫生条件。多数添置了电视机、收音机,订了报纸、杂志、画报,买了娱乐用品,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经过整顿,选配了一批优秀的同志到敬老院工作,加强了敬老院的政治思想建设,改善了管理,建立了规章制度,使一些敬老院改变了面貌;新办的敬老院也注意了各项工作的质量要求。涌现了一批先进敬老院和先进个人。据调查,一九七九年底,比较好和比较差的敬老院各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般的占百分之五十。现在已收人的敬老院中,好的和比较好的有四十一所,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三;一般的五十七所,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一;比较差的十八所,占百分之十五点五。办得好和比较好的敬老院的主要特点是:生活安排好,内外卫生好,勤俭办院好,民主管理好,服务态度好。许多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生活真是到了天堂,比有儿有女的还强。”

  敬老院所以发展比较快,办得比较好,主要是区、县抓得紧,公社领导重视,有关方面给予支持。再就是选配了一些事业心、责任心都很强的同志当院长和一批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并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兴办敬老院,确实为五保老人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安度晚年的场所,和散居五保户相比,在院老人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显著不同,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对孤老的关怀。办好敬老院,对搞好计划生育、促进安定团结和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区、县、公社在抓好敬老院工作的同时,也注意抓了散居五保户的供给工作。与两年前相比,五保政策有了进一步落实,五保户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会议指出,两年来,我市农村敬老院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前进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1、大部分敬老院收养老人比较少,敬老院的收养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有社办敬老院的收养能力可达二千五百人,但目前只收养老人一千三百六十六人,占收养能力的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每院只有九点六人。2、有一些敬老院工作人员占在院老人的比例过大,费用开支偏高,与当地社、队经济水平不甚适应。目前我市社办敬老院工作人员与老人的比例,平均为一比三(市里要求是一比五)。工作人员的开支,一般占敬老院开支的百分之四十,多的超过百分之五十。一般社办敬老院一个老人的直接生活费用,加上工作人员工资和公用开支,一年约需四百五十元,为当地人均收入的二至三倍,有的费用更高些。公社拿出一定财力、物力办好敬老院,把敬老院物质文化生活搞得好些,是应该的,但在目前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有些社办企业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和农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依靠集体经济力量举办敬老院这样的集体福利事业,必须注意提高管理水平,选择精干的管理人员,节省开支,这是当前办院工作中值得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3、有的敬老院领导骨干选配不当,工作人员不称职;有的忽视政治思想工作,服务质量差;有的对勤俭办院、民主办院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4、有的公社经济条件很好,五保老人也比较多,由于对办敬老院重视不够,迟迟不建敬老院。有的地方对散居五保户的供给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

  二、今后工作意见

  会议认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适应我市当前农村出现的新形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及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今后必须进一步办好敬老院,加强农村五保工作。具体意见是:

  (一)关于办好敬老院问题

  农村社办敬老院是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给赡养的较好形式,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据我市农村条件不同和社办敬老院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情况,今后兴办敬老院的工作方针是:加强领导,巩固提高,逐步发展。这是积极的方针,强调巩固提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第一,对已经办起来的敬老院,要巩固提高。做到办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当前要狠抓提高管理水平。这是巩固提高敬老院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提高老人入院率,降低工作人员的比例。凡已办院的地方,要充分把敬老院利用起来,一般老人住宿用房,应占全部房间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要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入院老人达到本公社五保老人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对于没有光荣院的地方,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应优先接收入院。孤儿和无依无靠的残疾者也可以入院。有条件的敬老院还可以接收自费入院的老人。对敬老院有影响的精神病、传染病患者不宜接收入院。

  要随着入院人数的增加,逐步增配工作服务人员。工作人员与在院老人的比例,一般应是一比五。一时卧床老人较多的院,可增加临时护理人员。

  二是要根据当地社、队的经济情况,采取适当的供给方式。社办敬老院是农民的集体福利事业,是公社的事业单位,它是建立在当地集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一定要坚持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鉴于各社、队的经济基础不同,和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公社可实行社供给,其他一般采取社队共同负担的方式。至于社队负担的比例,应根据社队当前的经济水平来确定,是穷社富队的,社负担应少一些,富社穷队的,社负担可多一些,而且还可根据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三是要根据当地社员的生活水平和群众习惯把敬老院办得像农民大家庭过日子一样,不要求洋讲阔气,不能搬国家办养老院的一套办法。供给老人的生活标准(吃、穿、用、零花钱等生活费用),应稍高于当地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其它管理费用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在院的优抚对象应给予优待,可设“光荣室”、适当多发一点零花钱等。敬老院工作人员比较艰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照顾。敬老院的粮、款应由公社统一解决,不能让敬老院到生产队要粮要款。对重灾区和长期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供给老人生活费用确有困难的,经区、县民政局批准,可从救济款中给予临时的或定期的补助。对敬老院的经费开支要加强管理,帐目要清楚,经济要公开。

  四是要勤俭办院,节省开支,搞点生产,增加收入。敬老院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少花钱,把事情办好。敬老院老人应以养为主,要根据老人的特长和爱好,组织和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活动,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有利于敬老院的管理。敬老院可以搞一些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经济林木花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入。其生产收入,主要用于改善老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对参加劳动的老人与工作人员可进行适当的奖励,也可以抵补一部分费用。敬老院的财物和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无偿或低价调拨、占用。

  五是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老人是敬老院的主人,办好敬老院要把老人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要坚持民主办院,实行民主管理。敬老院应建立院务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评比竞赛活动。

  为了落实上述五项工作,今冬明春,要对每个敬老院进行一次“五定”。即:定敬老院规模,定供给方式,定经费管理办法,定勤俭办院计划,定管理制度。此项工作,力争明年“五一”以前搞完。

  第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先进敬老院的竞赛活动。要对敬老院工作人员不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并开展创办先进敬老院的评比竞赛活动,以推动敬老院的进一步巩固提高。先进敬老院的条件是:1、物质文化生活安排好;2、环境美化、内外卫生好;3、勤俭办院好;4、民主管理好;5、服务质量好。对于先进敬老院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还要加强对入院老人的思想教育,搞好团结互助。

  第三,在抓好现有敬老院巩固提高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敬老院。已建成尚未收人的敬老院,应尽快开院收人;正在建的敬老院,需加快工程进度,尽快交付使用;目前未办院的公社中,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好,需要集中供给的老人又比较多,应积极办院。今后新建公社敬老院,市里继续予以支持,对山老区还要适当照顾。

  (二)关于切实做好散居五保户的工作

  会议强调,我市需要五保的老人约占农村人口千分之二,即一万人左右,目前已经实行五保的占千分之一点四。现有敬老院只能收养需要五保老人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孤寡老人仍需分散供养。因此,当前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积极办好敬老院的同时,认真做好散居五保户的供给工作。对散居五保户要认真落实政策,把该保的对象保起来,供给落实到户,照料责任到人。

  第一,为便于统筹安排散居五保户的供给工作,今冬明春,对应该实行五保的人员要进行一次认真普查,明年“五一”以前结束。通过普查,摸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缺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类登记建档,并制订出五保户供给规划。

  第二,切实落实五保政策。一是对五保户要落实供给形式,根据本人自愿,确定是入院供给还是分散供给。二是要落实供给办法,对明确是散居五保的,要按照有关五保政策,制订具体的供给办法,并由所在社队、本人和有关方面签订协议书。对五保户的供给标准应稍高于所在基本核算单位社员平均分配水平,或相当于当地一般社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三是落实照料人员,明确照料的责任和待遇。四是对五保工作,队干部要明确分工负责。

  第三,分散供给要采取多种形式。当前集中供给和分散供给都是可行的好形式。分散供给要提倡多种形式。条件不成熟,未办敬老院的公社,五保户比较多的大队、生产队,可建立“五保小组”,对本队五保户实行集中照顾,也可以在队分散供养,还可以委托亲友照顾。

  (三)关于加强领导问题

  会议认为,办好敬老院,加强五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特别是公社的领导。各级领导要对无依靠的老人实行五保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确定敬老院的规划、供给方式和标准,选派敬老院院长和工作人员;明确对散居五保户的工作的要求;定期检查。要有一位领导同志抓这项工作,并列入领导议事日程。

  下步工作任务较重,有许多新问题要解决,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供给形式和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做好。

  会议指出,对五保户实行供给赡养,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政策,也是农村社队的好传统,农民群众中的好风尚,也是教育后代尊敬老人、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民政部又发了《关于检查对五保户生活安排情况的通知》,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把五保户的供给工作搞好。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社队干部、群众进行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宣传教育。要表扬那些支持办好敬老院照顾好五保户的社、队与群众;对做得不好的应进行批评教育,使党的五保政策贯彻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敬老院,加强五保工作,为促进首都的安定团结,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北京市民政局整理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九日    


分享: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