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办发[1982]59号
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焦若愚市长主持研究了加快北京市邮电建设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陆禹、张百发,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李玉奎、成安玉以及北京市计委、建委、规划局、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工程局、邮政局、电信局、长途电信局和邮电部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基建局、科技局、办公厅、设计院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会议听取了邮电部同志关于首都邮电通信建设“六五”期间的计划安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介绍。会议认为,认真执行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加快邮电通信建设缓和通信紧张状况的报告的通知所提出的要求,要切实加快首都邮电建设的步伐。按照邮电部提出的计划和北京市的实际需要,“六五”期间,北京市要新建、扩建一批市话分局并建设国际电信局、邮政枢纽楼等一系列工程。这些工程建成投产后,首都邮电“技术十分落后,通信非常紧张”的状况将开始改善和缓和,并为“七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计划到一九八五年,在市区新建、扩建18个电话局,并利用现有局增加容量,共增长市内电话十万门,使局、所总数达到35个,市话总容量达到20万门,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2·64部,接通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通过新建国际电信局等措施,使北京至国内各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港口、旅游胜地之间长途电话实现自动拨号和半自动接续,电报实现自动接转,国际电话用户平均等候时间由目前的半小时缩短为5~10分钟,国际用户电报基本满足外商要求;本着“改造一环、重点建设二环,逐步发展三环”的原则,在建设邮政枢纽楼的同时,在新建,改建、扩建的车站、机场配套建设邮件转运站,在二环路、海淀区等地设特等局,在市区建设报刊服务中心,在使馆区、旅馆、饭店等地设置国际邮电局、所,在商业中心、旅游区、干路、交叉路口及工业、科研、文教等集中区和居民区建设邮电支局、所,共新建、扩建80处,使市区每个局、所的服务半径达到0.5公里,服务人口为2万人,接近上海市的水平。上述计划大部分已经国家批准。实施上述计划安排,需建设各类局房25万平米,宿舍20万平米,地下管道150公里。
近年来,北京市在邮电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建设工程进展不快,有的工程尚不落实。今后几年,邮电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充分重视,狠抓落实。
会议针对当前北京邮电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以下事项:
1、首都邮电是我国国内、国际通信枢纽,直接为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所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过去欠帐太多,目前电话装不上、打不通,邮件收不进、发不出的矛盾十分突出,各方面反映强烈,已不能适应首都建设的需要。为迅速扭转这种状况,北京的邮电建设必须搞得快一些,好一些。
2、北京的邮电建设是市政建设的组成部分,是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把北家建成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的一个实际步骤,是北家市和邮电部的共同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各项工程顺利进行。遇有基本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由张百发副市长和邮电部李玉奎副部长共同协商确定。
3、要把邮电建设纳入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北京市邮电系统的三个局除制定出近期建设规划外,还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今后住宅小区除按原规定建设邮电局、所外,还应根据规划,配套建设电话支局和邮电支局;新建住宅楼房,均应按照国家建委和邮电部联合通知的要求设计、安装信报箱,有的还要敷设电话暗线和留出一部分面积作为邮政服务用房。邮政局、电信局应对这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4、要抓紧基建施工。对于形成通信能力影响很大的骨干工程,有关部门应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已经基本建成的电话局应尽快投入使用。通信管道力争做到同道路建设和其它市政管道建设统一施工,尽量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必须开挖的地段,市政有关部门应予配合。还要积极研究利用地铁、人防工事敷设通信电缆的具体措施。
5、在建国门到复兴门等主要干道以及商业繁华地区适当设置投币式电话亭,是一项便民措施。对于设置的具体地点和话亭规格等问题,应积极组织落实。
6、邮电系统三个局要切实抓紧各项工程的落实,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需由市主管部门解决的问题,由下列同志负责解决或协调:有关城市规划事项由市规划局周永源同志负责解决;基建施工和地下管道方面的问题由市建委苏兆林同志负责解决;设置投币式电话亭方面的问题由市建委徐继林同志负责解决;其它有关问题由市计委韩伯平同志组织协调。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报:市委书记、常委,副市长,市长助理。
送:市计委、建委、经委、市政办公室、规划委员会、规划局、公安局、市政工程局、邮政局、电信局、长途电信局、房管局,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邮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