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 政策问答 > 无障碍环境建设
什么是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的建设,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分几个阶段完成?
  1. 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12月底前)

    市残联牵头建设全市统一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化图示图集》;市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行业、本领域、本系统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完成时限,开展相关整改工作;各区政府开展自查,建立无障碍设施台账,梳理归纳各类问题,统筹研究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2. 重点推进阶段(2020年12月底前)

    各区政府、市行业主管部门完成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无障碍设施未能有效使用问题的整改,对无障碍设施损毁、应建未建等问题进行整改,切实做到应改尽改。

  3. 全面提升阶段(2021年12月底前)

    重点解决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的问题,推进无障碍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显著提升全市无障碍环境的规范性、适用性、系统性水平。

重点任务有哪些?
  1. 城市道路无障碍:盲道、人行道

  2. 公共交通无障碍: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

  3. 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政务服务窗口、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厅、医疗机构、学校、银行、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公园景区绿地广场、公共厕所、居住社区

  4. 信息交流无障碍:媒体服务、生活服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