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 政策问答 > 提高卫生条件 增强人民体质
《“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几年健康北京建设的总体战略和总目标。到2030年,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卫生与健康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拥有健康环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持续改善。重点工作领域分别为:
(一)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二)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
(三)健全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四)建设和谐宜居的健康环境。
(五)发展多元化健康产业。
(六)推动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

《规划纲要》有哪些突出特点?

(一)紧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总目标。《规划纲要》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总目标,主要指标包含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部13项指标,同时增加了与市民健康相关的15项指标,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既体现首都特色,又反映居民需求。
(二)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基础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
(三)提高百姓获得感。《规划纲要》围绕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各项健康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从哪些方面保障了健康北京建设?

《规划纲要》从六个方面支撑和保障健康北京建设。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二是健全法规标准和监管评估体系。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四是推动科技创新。五是建设信息化服务体系。六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各级部门应该如何落实《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同时,要营造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北京建设的良好氛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