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
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普查的组织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共动员近400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逐村、逐户、逐单位入户普查登记,全国共调查了60多万个村、2.3亿住户和200多万个单位。我国共开展了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分别是1996年、2006年和2016年。
2015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普查获得了海量反映我国“三农”最新家底的基础数据,查清了粮食、棉花、畜禽、水产品等主要农业生产底数,系统反映了农民和农村新变化,同时,获取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常规统计调查没有覆盖的信息,填补了“三农”统计上的空白。
普查内容突出“三新”,紧跟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摸清基本家底的前提下,聚焦农业生产经营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
在普查表设置上:新增规模经营户表,将规模户与普通农户区别普查,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普查更加翔实,以准确反映农业现代化新进程。
在普查内容上:新增反映当前农业农村农民新变化、新特点的内容和指标,深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特点,全面反映1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新情况、农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
在普查手段上:首次在农业普查中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手持智能终端和联网直报等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和处理普查数据。使用手持移动采集终端(PDA)入户访问登记,并实时向国家统计局传输原始数据,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各项任务将于2018年年底完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