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 政策问答 > 传承乡土文化 发现乡村之美
什么是“美丽乡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包括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还包括整治农村环境、村庄绿化美化、饮水安全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冬季清洁取暖、产业发展和建设文明乡村等方面。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针对农村最基本的用水问题,我市有哪些整改措施?

饮水问题: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集中供水厂、改造村级供水站、更新改造供水管网等措施,更好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污水治理:集中或分散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人口较少的村庄通过湿地等多种方式进行污水处理。

今年北京市在关于冬季取暖问题上有哪些新举措?

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通州、房山7个区的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无煤化”基础上,2018年全市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无煤化”。同时,推进山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特别是要加快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改造。

如何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实现远郊平原地区和山区居民分别出行20分钟、30分钟以内即可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95%的农民参加新农合。
加强传染病防控,做好计划免疫工作,使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并且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免费提供流感疫苗接种。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利用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游。
建设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低收入户增收达标。
推进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鼓励农户新建、改建水冲式厕所,力争2020年底前,全市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基本达到等级标准,户厕基本达到无害化要求。

农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传承农村的文化遗产,实现“记得住乡愁”?

积极探索古民居保护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

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农村历史文脉和现有自然景观。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