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从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健全机制三大维度出发,细化9个方面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两年“应届”身份不受社保限制
本市将进一步支持用人单位稳岗扩岗。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在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可以享受招用1人领取10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的政策。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加大岗位搜集力度,动态发布本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工作者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便捷高校毕业生集中选岗就业,引导青年投身基层建设。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还放宽了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考(聘)条件。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有企业招录(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应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含毕业当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对招录(聘)对象有毕业时间要求的,应明确到毕业年度。毕业时间以本人毕(结)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不含跨年结业转毕业)。国家出台新规定的,按照国家新规定执行。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获补贴
实施实习见习计划,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本市将搭建京津冀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汇集区域、市场、行业等资源,全年归集实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实践机会,帮助毕业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同时本市还将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储备,全年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今年,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开设百余门培训课程,帮助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本市还将实施技能培训评价进校园行动,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
完善就业困难“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兜底帮扶。本市将开展人社局长结对帮扶,针对就业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组织本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根据需求,上门举办校园招聘。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1131”服务,即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强化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结对帮扶,实施“一人一策”,针对性提供3-5个岗位信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