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未来三年,看新首钢!

日期:2019-02-13 00:00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分享:
打印
字号:        

  从“十二五”的谋篇落子、蹒跚起步,到“十三五”的矢志不渝、坚韧前行,新首钢在摸索中新生。如今,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以下简称新首钢)再次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2019年2月13日上午,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并详细解读《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后三年,这份行动计划将是新首钢发展最有力的行动指南。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不忘初心 焕发新生机  功能定位不断明确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11年。彼时,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本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四个新的高端产业功能新区之一,范围涉及“三区一厂”,包括首钢主厂区、首钢特钢及北辛安地区、首钢二通厂及周边地区、首钢一耐厂及周边地区、首钢铸造厂、原首钢二构厂及周边地区、门头沟区滨河地区,总面积为22.3平方公里,其中,首钢主厂区总用地约7.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北京城市总规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首钢主厂区北区及东南区控规优化完成,累计减量74万平方米。

▲首钢主厂区北区鸟瞰图

  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丰沙铁路入地改造完成,轨道交通S1线(石厂-金安桥)、M6西延(五路居-金安桥)先后实现通车试运营,区域“五横六纵”主干路网实现过半。

▲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

  高端要素持续汇集。冬奥组委入驻,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落地,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成为首都国际人才社区首批四个试点之一。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建成运营。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签约仪式

  政策资金有力保障。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意见、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加快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意见出台,制定首钢权属用地土地收益专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2013年,北京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区与首钢集团成立了对接领导小组,形成市区企合作、部门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乘势而上 擘画新蓝图  实现四大复兴 打造城市更新标杆工程

  2018年6月,新首钢迎来发展的转折点——首钢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

  机会千载难逢,如何借助冬奥会的东风,实现新首钢“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美好愿景,成为摆在新首钢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市发展改革委积极与相关部门、“三区一厂”进行多轮对接,最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统筹谋划并制定了行动计划。此次行动计划,是对过去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描绘的崭新蓝图。

  行动计划提出,将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严控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落实减量发展路径,努力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全力打造城市更新标杆工程。

  到2021年,以服务保障冬奥会为契机,高质量完成首钢北区、东南区建设任务,力争完成南区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带动区域环境面貌、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左右,努力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本轮行动计划呈现四个明显特点。

  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城市更新标杆工程。坚持减量增绿,有序开发。积极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路径。以长安街西延长线、永定河两岸为重点,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山、水、工业遗存共生的城市风貌。

  突出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明确工业遗存能保则保、能用则用,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产业孵化基地、休闲体验设施,营造特色公共空间。

  突出服务保障冬奥,借势推动区域转型在服务冬奥的同时利用冬奥、放大冬奥带动效应,促进区域发展,并率先应用科技冬奥试点,培育高端特色文化科技体育展会,促进资源汇集,为区域转型提供动力。

▲由精煤车间改造而成的首钢冰壶馆外观

  突出三区一厂群众获得感,加快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改善西部群众出行条件,优先推进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推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门急诊医技楼、阜外医院西山园区规划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国际化医院、特色学校。

   走深走实 展现新作为  列出四大路径和八方面重点任务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新首钢的发展需要以上率下,更需要苦干实干。行动计划明确了四大路径、八方面重点任务,推动新首钢发展。

︾︾︾︾四大路径︾︾︾︾

  推进文化融合传承,实现文化复兴。注重保护老工业文化脉络,传承山-水-工业特色景观体系,形成整体特色风貌。

  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产业复兴。聚焦“体育+”、文化产业、数字智能、城市科技服务等产业,依托工业遗存改造特色产业载体,吸引国际化元素落地,释放产业转型活力。

  注重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生态复兴。构建山水交融、大疏大密、低碳智慧的绿色生态体系,撑起西部城市生态骨架。规划建设蓝绿交织、棕绿协调的后工业景观休闲带。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活力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氛围。

︾︾︾︾八方面重点任务︾︾︾︾

  完善区域规划体系,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落实减量要求,推动控规编制的“多规合一”。创新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体系。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

  高标准建设冬奥会场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建成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完善周边交通路网及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完善住宿、餐饮、停车、无障碍等配套设施。

  规划建设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水平。加快M11西段(冬奥支线)等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完善门城滨河地区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首钢周边环境品质,推进棚户区改造。

  强化工业遗存再利用,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传承保护工业文脉,完成3号高炉改造工程,推进首钢主厂区、二通厂等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改造。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城市段建设,整体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节点。

  拓展绿色生态空间,高水平构建京西绿色生态格局。建成石景山景观公园,建设首钢后工业景观休闲带。完成秀池、群明湖改造,提升人民渠、永定河引水渠水系景观。建设首钢C40正气候项目,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试点。

  构筑国际化特色产业生态,释放产业转型活力。推动金安桥交通一体化及工业遗存修缮改造、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二通文化创意产业大厦等项目建设。推动体育与文化、创意、科技、会展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首钢城市综合服务业。

  着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营造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编制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实施规划,统筹建设海外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活配套设施。

  注重资源要素汇集,提前谋划赛后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奥运官方合作伙伴体验区、知名体育文化品牌店,鼓励科技冬奥示范。研究冬奥设施再利用及运营管理方案,做好冬奥遗产利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