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确定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社保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共计7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在全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提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
2010年,北京市在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探索,于2011年在全市16区推广;2012年推广西城区经验,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全覆盖;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13〕66号),进一步规范服务、扩大家庭医生式服务影响力,同时,通过市科委课题,开展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专题研究,形成了专题报告;2014年,推广实施丰台区方庄做法,改善诊疗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感受度;2015年,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2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服务流程改造,以方便签约居民为核心,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积极引导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将个人和家庭的健康问题通过签约团队解决。
截至2016年9月底,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00个,全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689个,累计签约359.17万户,727.22万人,总签约率达33.50%,平均每个团队签约973.62户、1971.32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168.41万人,签约率达70%以上;孕产妇签约9.3万人,签约率达54.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签约率66.4%。管理高血压患者158.40万人,规范管理人数104.0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率65.66%;管理糖尿病患者56.28万人,规范管理39.11万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9.49%。
另外,为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管理方式转变后科学运行,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推进本市分级诊疗,建立北京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首诊在社区、转诊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市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四类慢病诊疗及转诊指南(试行)》(京卫基层﹝2016﹞32号),并联合市医改办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通知》(京卫基层〔2016〕26号),切实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下一步,市卫生计生委将在市医改办的领导下,通过进一步建立签约激励机制、完善签约服务内容、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措施,增强群众和医务人员主动签约的意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