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解读《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7-12-26 12:44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分享:
打印
字号:        

  一、《指导意见》解读

  1.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以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为支撑,以节能环保工程集成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北京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资源的主要集聚地之一,产业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蓄热式高效燃烧、高压变频、水处理及雨洪综合利用、脱硫脱硝等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环卫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如碧水源、神雾集团、雪迪龙、桑德集团、高能环境等。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取得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培育10家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培育100家左右营业务收入过十亿的骨干企业;质量效益稳步改善,重点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增强,核心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技术转移和服务输出的溢出效应充分显现。

  3.重点方向

  重点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自主知识产权薄弱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促进产业智能发展。

  一是做优高效节能产业。

  聚焦高效锅炉、节能电机、能量系统优化领域先进技术及装备研发及应用。推进清洁高效燃烧与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突破;提高高效电机设计、匹配和关键材料、装备,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鼓励先进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集成优化运用,推广系统节能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做大先进环保产业。

  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电子、医药、食品加工等工业行业废水处理核心技术,以及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水体生态修复重建技术等。大气污染及噪声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选择性还原等脱硫脱氮关键技术、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技术等。研发新型大气污染物监测仪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等设备。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道路等噪声治理及建筑隔声防护综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重点发展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研发垃圾焚烧关键设备。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领域,重点提高土壤污染诊断水平,提升污染物快速检测、修复技术水平,加快污染场地等修复整治技术推广和应用。

  三是做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重点突出可再生资源逆向物流体系构建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发展。开展新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以电器电子产品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回收利用废弃物范围,推动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发展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智能拆解和拆解物自动化分选技术,报废动力蓄电池、废碳纤维材料等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是做强节能环保服务业。

  节能服务注重引导企业由单一能源管理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环保服务企业要向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培育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同时,鼓励重点企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二、典型案例

  案例1.龙头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碧水源由归国学者创办于2001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以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净资产逾160亿元,市值近600亿元。

  多年来,碧水源以创新为灵魂,矢志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思想者,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与机制创新为三大引擎,已发展为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全的膜技术企业之一;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领军企业;环保行业及创业板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中关村自主创新著名品牌之一。

  公司在北京怀柔建有全亚洲最大的膜生产研发基地,核心技术包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双膜新水工艺(MBR+DF)、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CWT)等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目前已形成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民用净水、湿地保护与重建、海绵城市建设、河流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市政景观建设、城市光环境设计建设等全业务链。

  作为环保领域最早试水PPP模式的企业,碧水源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百家PPP合资企业,在业内保持领军地位。同时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已获得银行综合授信共计近千亿元,亦是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的发起人和大股东。

  案例2.创新型企业: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神雾集团是中国节能环保领域领军、专业从事化石能源、矿产资源及可再生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于昌平科技园区。目前拥有9家控股子公司(含2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神雾节能和神雾环保),资产360亿元,员工4000余人。

  公司拥有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工程转化、核心装备制造、投融资、资产运营及管理五大平台。核心研发团队(神雾研究院)600余人,硕士、博士及中级以上高工占80%以上。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建有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神雾节能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大型中试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四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是工信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及荣誉五十余项;拥有国内外专利2400余项,发明专利占近50%;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四项;拥有包括化工、冶金及炉窑三个甲级工程设计院、电力和环保固废两个乙级设计院。

  自成立以来,公司依托上述五大平台,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先导,以解决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或企业的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已成功将自主创新的七项源头治理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于钢铁、有色、化工、火力发电、有机固废及金属固废处理等行业,每年已可为国家节能3000万吨标煤以上、减排二氧化碳7000万吨以上。

  案例3.民营企业: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是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智慧环保及相关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环境监测业务”为核心,着力拓展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环境大数据、环境治理四大领域业务;并积极推广智慧环保项目建设,以专业的监测感知技术、丰富的环保综合应用能力及强大的服务网络为政府及企业提供环境咨询、规划设计、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环境治理、项目投资、设施运营等“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

  公司业务围绕水、气、土监测相关的“产品+系统应用+运维服务”开展,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由单一监测设备供应商逐渐发展为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不断实现横向业务领域的扩展和纵向产业链的延伸,公司的业务范围已涵盖环保及工业等诸多领域,监测范围已覆盖废气、空气、废水、水质、土壤等多个监测要素;监(检)测类别已涵盖在线监测、实验室监测、应急监测及第三方检测;同时通过投资合作形式开展环境治理业务。

  目前,公司市值一百亿左右,年产值十亿左右,年纳税额一亿左右。公司员工大约1300人,其中700人是技术服务工程师,分布在全国除西藏台湾的72家分公司和办事处。

  三、解读专家

  1.韩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原副会长。

  简介:男,汉族,高级工程师,第一届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咨询专家委员会节能环保组专家。2004-2015年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环保产业发展咨询、标准制订以及环保产品、服务认证、环保产业规划政策和市场研究等相关工作。

  2.燕中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部主任。

  简介:男,汉族,1965年7月生人。1987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现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技术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环保产业技术评估、推广应用,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环境服务等标准制订、标准化研究以及环保产品、服务认证,环保产业规划政策和市场研究、以及注册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及制度研究等相关环保产业工作。担任《中国环保产业》编委;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科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2012年,获得环境保护部“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