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社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日期:2011-01-24 09:18    来源:

分享:
打印
字号:        

  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与市民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未来五年,政府如何破解大医院扎堆城市中心区,而新兴居住区医疗资源欠发达的难题?未来五年,本市的适龄儿童是否能享受到优质的学龄前教育?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随着北京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如何顺应广大市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十二五”期间将破解大医院分布困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

  制定实施首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等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完成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每个新城有一座高水平的医疗中心。集中解决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边远山区、重点功能区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解读 

  很多司机都有这样的经验,西二环月坛南桥下是一个永远走不通的堵点。排队进儿童医院地下车库的车,有时候能排出几百米。其实,这种集中在北京大医院门口的堵点并不鲜见。一方面,大医院扎堆儿城市核心区,另一方面许多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和远郊区县缺乏高水平大医院。北京大医院分布不合理的困局,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得到解决。

  副市长丁向阳日前表示,将通过名院办分院等形式,将城市核心区的医疗资源转移至郊区。据了解,为保护文物,促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促进南城发展,天坛医院已准备整体搬迁至丰台,迁建后的天坛医院占地面积约400余亩,设置床位1650张。同在天坛地区的口腔医院也正在酝酿外迁,此前地坛医院已从东城区转移到机场路附近。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副处长王育玲说,作为传染病医院的地坛医院,从城市核心区迁出,使医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符合医院自身长远发展定位,也显著提升了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集中解决大型居住区、定向安置房地区、边远山区、重点功能区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王育玲说,目前位于昌平东小口地区的清华长庚医院,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大国际医院都在抓紧建设中,加上不久后将建成的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这些医院都具有相当规模,将显著改善周边居住区市民的就医条件。此外,以十个远郊区县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也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将有效缓解远郊区县医疗设施配置相对不足和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的问题,更加方便郊区居民就医。

  “十二五”期间要建600所幼儿园

  “十二五”规划纲要:

  强化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职责,加强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建和改扩建600所幼儿园,形成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解读 

  入幼儿园难,入公立园更难,一直是北京年轻父母们的切身感受。“十二五”规划把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纳入目标之一。

  据了解,2012年前本市将投资新建118所公办幼儿园。未来五年市区两级财政预计投入50亿元新建、扩建600所幼儿园。王育玲表示,这600所幼儿园建成后,全市幼儿园的数量将达到1700所。未来五年,农村地区每个乡镇都要建1至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市地区每个街道都要有一所幼儿园。届时,基本能满足本市适龄儿童的入园要求。

  另外,王育玲还表示,目前在海淀、西城等区,对民办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扶持措施,比如对考核优秀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奖励。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 

  大学课堂向高中生开放

  “十二五”规划纲要:

  探索建立高中和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鼓励大学向高中开放课程、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开辟学习发展的新途径。

  解读 

  在高中阶段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改变既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2008年3月市教委启动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翱翔计划”。“翱翔计划”的学员都是本市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员可以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进入大学实验室学习、研究。“翱翔计划”虽与高校招生录取不直接挂钩,但学员报考与自己研究项目对应的高校和专业时,所获得的学分在进入大学后将得到认可。 

  据了解,2010年市教委还陆续审批了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多所高中校申报的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验班计划。下一步,北京市的一些中学还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在高中课程设置方面引入大学的选修课程。目前,包括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十七中学、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学、东直门中学等,都陆续开设了各种人才培养的实验班,与高校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充分发挥中央高校优势教学资源效力,实现中央高校对市属高校点对点、面对面、校对校的支持,提高市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构建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建成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计划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逐步由选拔性考试过渡到兼顾水平性和选拔性。

  社区医院将与大医院联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

  着力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强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解读 

  提到看病,这是让咱北京市民头疼的一件事。大医院人满为患,不是挂不上号,就是看病、交费、拿药一折腾就是半天。其实,跑大医院的人有相当大比例得的是慢性病、常见病,在社区医疗机构完全可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重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山区巡诊服务的新模式。

  市发展改革委医改办主任刘存良表示,相关文件规定,根据服务人口的规模、密度、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乡镇)都应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达17亿元,完成了32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

  2011年年底前,这些社区医疗机构,将分阶段推广应用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将建立动态、连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对于社区不能诊断的病,社区医生可通过这一系统为患者提供向大医院预约转诊、预约检验和预约检查等服务。同时,社区医生还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全面了解所辖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将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本市社区卫生机构将采取常用药品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的原则,比大医院大约低30%。社区常用药也由原来的312个品种、923个品规,增加至328个品种、1024个品规,均是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的药。在社区就诊的报销比例也将比大医院提高10%至20%。

  社区医疗机构都有中医

  “十二五”规划纲要:

  扩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实现中医药服务城乡全覆盖。

  解读 

  中医,投资小,费用低,对于医疗设备要求不高,兼具防病治病的双重功效,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几乎满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要求。

  《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形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目前,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100%有中医科,100%有中医药服务,100%有中医专家定时、定点巡诊。在全市367所综合医院中,有316所设置了中医科,占86.1%。

  据市中医药管理局透露,2011年全市在岗的上千名中医全科医师都要完成岗位培训。 

  注册医师可多点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

  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完善鼓励医务人员在基层服务的政策,调动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解读 

  许多患者舍近求远跑大医院,主要是奔着那里的专家门诊,而社区医疗机构总是门前冷落,也往往是因为缺乏医疗人才。根据这种供求关系,一时间“医生走穴”成为热门。可没有制度保证,一方面“医生走穴”偷偷摸摸,一方面发生医疗事故后,患者也得不到相应的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为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开了绿灯。

  据悉,市卫生局出台《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执行。《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经注册,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至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这就意味着,以后您不出社区就能挂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在综合医院也能看上儿童医院的专家。患者看专家号难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不过,医师在申请多点执业前,要先取得现供职医院的书面同意,并在书面协议中明确医院、医生双方的权责。医院将按照合同或协议,规范医生执业行为,定期做考核。聘用方在聘用多点执业医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聘用方要与多点执业医师签订合同书,划分责权利,重点突出如何保证行医安全。第二,聘用方学科带头人需考察和观摩多点执业医生所开展的手术和某项医疗技术的专业操作熟练程度,以减少诊疗风险。第三,验证医师所提供的有效执业医师证、身份证、电话和固定居住地等并备案。

  那么,在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将如何处理呢?《管理办法》中规定,“新医院”将对该医师在本机构内行医时出现医疗事故承担相应责任。医师也应办理本人的医疗责任保险,若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由医疗责任保险买单。(黄加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