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北京西站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点解读

日期:2009-03-25 13:34    来源:

分享:
打印
字号:        

  一、预案制定的背景

  北京西站地区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区之一,人流、车流量大,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特别是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极易威胁公众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全国铁路正常运输和本市交通畅通。

  根据西站地区应急工作的实际,市应急办会同北京西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印发《北京西站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二、预案编制的目的

  针对西站地区突发事件的现状和特点,通过编制预案,达到以下目的:

  (1)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机制;

  (2)规范突发事件的分类,确定突发事件的等级及响应的启动程序,明确各级公共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的职责和权力;

  (3)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资源来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

  (4)整合现有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机制畅通、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发布系统。

  三、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西站地区的各类突发事件。各成员单位要以本预案为依据,根据各自职责制定部门预案。各部门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四、预案的定位

  本预案是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是市政府为应对西站地区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西站地区总体预案,是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行动方案和相关保障方案。

  五、预案的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应急管理工作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依靠群众,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二)预防为主。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在日常的管理之中,建设并完善预警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发布网络,做好应急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资源整合。以实现现有组织、资源、信息的最大限度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为要求,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四)属地与行业结合。建立本市与铁路部门应急协调机制,形成铁路、地方产权范围分别管理,分别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逐级提升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五)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地区干部群众的参与同社会管理部门的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公共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的责任化。

  六、预案的组织体系

  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工作协调小组按照“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原则,负责指挥和组织实施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工作协调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和专家顾问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负责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工作,对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副组长由西站地区管委会主任、北京铁路局主管副局长、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和北京铁路公安局主管副局长担任,协助组长做好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七、事故等级划分

  西站地区突发事件按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首都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北京市乃至全国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需要调度多个市级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力量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西站地区和北京市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造成危害或威胁,需要调度个别市级职能部门力量进行处置的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简单,会对西站地区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调度西站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力量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八、预案的预警级别

  按照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

  蓝色等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等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红色等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九、预案的响应

  预案的响应按照事件级别,自下而上分级进行响应。

  一般突发事件(Ⅳ级)的响应:由西站地区各职能部门根据其日常管理职责应对和处置;西站地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依职责分工,做好突发事件的具体应急指挥和组织处置工作。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的响应:由西站地区各职能部门根据其日常管理职责应对和处置,必要时协调小组副组长赶赴现场,做好突发事件的具体指挥和组织处置工作。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的响应:启动临时应急指挥部,临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赶赴现场,做好突发事件的具体指挥和组织处置工作。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的响应:启动临时应急指挥部,临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赶赴现场,必要时市应急委领导赶赴现场,做好突发事件的具体指挥和组织处置工作。

  十、预案的信息报送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各类影响北京西站地区安全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上报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并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

  预案规定各部门发现西站地区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情况后,要立即上报西站地区管委会,详细信息要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送。对较大以上的突发事件,西站地区管委会要立即报告市应急办,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等级、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要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送,并及时续报相关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信息。

  十一、预案的保障机制

  预案规定了指挥系统、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应急队伍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保障。

  十二、预案的应急演练

  西站地区突发事件协调小组根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包括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通过演练,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及决策、协调和处理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