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交规发〔2017〕4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开展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83号)、《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35号)、《关于加快本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有关工作的意见》(京审改办函〔2016〕9号)等文件精神,简化和规范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我委制定了《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2017年1月9日
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开展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83号)、《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3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本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有关工作的意见》(京审改办函〔2016〕9号,以下简称《交通十条》)等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完善本市固定资产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11〕3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函〔2013〕86号)、《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京交规发〔2013〕224号)等,简化和规范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实施方案》和《交通十条》改革试点范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类项目。冬奥会、世园会、新首钢建设项目中属于公共服务类的项目,中央国家机关在京重点项目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参照执行。
第三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及时办理完成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手续。
第四条 倡导推行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区域内具体建设项目规划指标未发生变化,土地整理储备阶段可沿用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
第五条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土地整理储备阶段,市交通主管部门已经出具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的,对区域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如规划指标未发生变化,简化项目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审查的技术要件,由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简化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六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审批时限为12个工作日,从受理申请材料次日算起。技术审核、现场踏勘、专家评审等不计入审批时限。
第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要求
一、基本要求
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土地整理储备阶段取得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且报建阶段规划指标未发生变化的,应当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技术标准和报告格式应参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DB11/T 787-2011)的相关要求,编制内容应突出报建阶段审查重点,已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土地整理储备阶段分析且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内容不再赘述。
二、内容要求
(一)建设项目概况
1.说明建设项目的来源,地点及相关背景;应提供建设项目位置及四至图。
2.说明建设项目用地性质和经济技术指标,对比核实历次规划和以往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中的规划指标情况;应提供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表。
3.着重分析以往交通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中与项目相关要求内容的落实情况。
(二)建设项目方案要点
1.说明项目平面布局;应提供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及涉及交通设施的各层平面图。
2.说明项目内部道路系统(车行、人行)、对外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停车设施位置及数量等情况;应提供项目内、外部交通组织图。
(三)项目周边交通现状及规划
1.说明项目周边路网、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现状情况;应提供项目周边现状交通设施示意图。
2.说明项目周边路网、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等)、停车设施等交通设施规划情况;应提供项目周边规划交通设施布局图。
(四)交通需求预测、影响程度评价及拟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1.结合建设项目使用性质、使用对象及所处区位,分析建设项目交通出行特征,预测项目交通生成量、出行结构、交通分布和各机动车出入口的流量分配结果等内容。
2.评价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内部道路设置、对外出入口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人流组织和车流组织等,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3.评价建设项目外部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内外部道路衔接、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设施、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等,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4.分析建设项目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的停车需求,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数量,评价项目停车设施是否满足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并说明存在的问题。
5.分析评估项目内外部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是否满足建设项目交通出行需求,用地性质、建筑规模和建设时序是否可行。
6.针对项目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预测和评估改善措施方案下建设项目的交通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