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规范性文件
  1.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国内贸易
  2. [发文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3. [联合发文单位]
  4. [实施日期] 2022-04-20
  5. [成文日期] 2022-04-20
  6. [发文字号] 东国消发〔2022〕1号
  7. [废止日期]
  8. [发布日期] 2022-04-20
  9. [有效性]
  10. [文件来源] 政府公报 年 第期(总第期)

关于印发《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2022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字号:        

东国消发〔2022〕1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2022年度工作方案》经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城区商务局代章)    

2022年4月20日  


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2022年度工作方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和资源禀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为落实市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部署,推进《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落地,切实发挥部门合力,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培育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拓展文化融合消费,提升商圈发展能级,集聚国内国际品牌要素,提质多元服务消费供给,健全宜居生活服务网络,优化消费服务体验环境,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培育建设支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市级工作部署,聚力区级任务落地落实,加快向文化魅力独特、消费品牌荟聚、时尚活力彰显、品质体验一流的全球消费目的地迈进。

  2022年全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的预期目标是: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力争全年市场总消费实现增长7.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左右,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4.0%左右;消费设施升级持续加快,隆福文化街区二期长虹影院项目顺利竣工,前门建设完成书香世业文化主题街区,王府井外文书店升级改造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新景商务楼实现开业,新燕莎金街、新世界百货等商业设施改造进程加快;消费供给创新持续凸显,累计落地品牌首店不少于100个,累计孵化新消费品牌30个以上,新建或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20个,王府井市内免税店力争获批经营许可;消费环境品质持续提高,智慧商街、数字化潮流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高标准的消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域消费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消费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对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着力于通过政策引导、环境提升、服务优化等途径促进市场化运营,强化制度创新,搭建多方平台,广泛整合消费企业、商协会、社会组织等力量深度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

  (二)坚持减量发展与存量迭代相结合

  结合核心区控规和“双控四降”要求,在努力让核心区静下来的同时,以减量、提质、更新为路径,引导消费结构调整和存量商业空间有机更新,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挖掘新消费潜力,拓展新消费供给,推动消费迭代更新。

  (三)坚持品牌孵育与品牌引进相结合

  突出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发挥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功能,推动本土原创品牌的孵化培育。立足王府井、前门国际窗口优势,持续集聚一批国际消费品牌,搭建一批国际消费新平台。打造本土品牌“走出去”和国际品牌“引进来”的前沿枢纽。

  (四)坚持数字赋能与融合升级相结合

  把握消费数字化提档升级新趋势,加速重点商圈和重点领域智慧化进程,驱动传统消费业态转型升级,释放消费新活力。推动文商旅体等多元消费全面融合,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激发消费发展新动能。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支撑,打造高能级消费空间

  1.全力推进“文化金三角”建设消费地标。释放故宫超级文化IP效应,实现消费资源潜力释放和价值升级,支持故宫博物院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深化“IP+文创+新消费”商业模式,研发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的旅游文创商品,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隆福寺片区城市更新,完成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工作,推动隆福广场完成改造施工,推进长虹影城建成国内首家以全实景航拍飞行影院为核心的文商旅复合空间,支持隆福寺地区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建设王府井国际化消费区域,发挥标志性商圈引领作用,强化与故宫、隆福寺的文化联动、人群导流和消费协同,打造国际化高品质市民休闲目的地,成为“首都会客厅”。

  2.高标准推动五大商圈提质升级。建设王府井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街区,加速推动277号片区有机更新,推动主街景观提升,加快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带动王府井商圈成为“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地标。打造前门以“老字号+国潮”为特色的传统文化消费区,聚焦历史文化展示与深度体验,推动前门地区整体复兴,率先开展老字号聚集区建设,推动“书香世业”文化主题街区二期项目建设,打造集场景化建设、沉浸式体验为特色的多功能沉浸式主题街区。推进隆福寺街区打造引领潮流社交和艺术生活的体验空间,完成二、三期项目建设,实现业态融合互促,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整治隆福寺东街停车乱象,优化周边环境。加强东直门商圈“枢纽+门户”商业功能建设,以换乘、等候为商机,打造智慧多元综合服务,汇聚国际时尚品质商业,促进枢纽从客流资源向消费者资源转化,打造站城融合商业新标杆。建设崇文门活力时尚商圈,鼓励商圈内商业综合体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和品牌升级,引入高端商业、文化体验业态,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费场景。

  3.不断加强重点商业设施建设改造。加快新建商业项目实施进度,关注新景商务楼等新建商业项目进展,提前对接招商工作,布局多元商业业态,支持品质化、体验化发展,构筑消费新地标。加大传统商业设施“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力度,重点推动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王府井外文书店、新世界百货等项目改造提升。鼓励新改造完成商业设施创新运营,支持东安商场提升购物环境、业态品质和体验功能,打造成为“北京最潮的沉浸式买手制百货”新地标。

  4.有序促进腾退及老旧空间转型利用。探索申请式退租平房区腾退空间再利用,优化业态定位,差异化引导业态分区布局,引入京味儿商业文化、艺术创意体验等业态,在平房院落等特色优质消费空间布局。积极激活会馆旧址空间,以颜料会馆、临汾会馆、汀州会馆北馆作为首批试点,加快修缮进度,联动推出主题演出,打响“会馆有戏”特色品牌,加大33处储备会馆整体开发力度,有序推进全区会馆旧址转化利用,打造前门片区演艺生态圈,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持续推动老旧厂房转型利用,积极引入文化驿站、众创空间、城市书房等有特色、有品位的多元文化空间,增强文化消费体验。

  (二)聚集品牌,培育多元化消费矩阵

  5.持续发力首店首发经济。加大品牌首店引进力度,依托王府井、崇文门、东直门等重点商圈,引导国际国内优质商业品牌布局,年度完成不少于100个首店落地。完善首店发展支持政策,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制定首店认定准则,加大首店品牌保护和旗舰店支持力度,增强对首店品牌的吸引力。积极搭建高能级首发平台,鼓励开展各类首发首秀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品首发活动高地。支持区内老字号品牌在外埠开设首店,拓展商业版图,增强本土企业市场竞争力。

  6.加速新消费品牌培育孵化。跟进第一批品牌孵化基地提升孵化能力,推动红桥市场聚焦珠宝、非遗、国风类优质传统文化新消费品牌孵化,推动王府井19号府聚焦国际化消费品牌孵化,推动南阳共享际聚焦文艺演出、脱口秀等新时尚文化消费类品牌孵化。完善政策支持助力品牌培育,推动区级政策落地实施,与市级政策形成差异化配套,助力优质孵化品牌加速成长。调动社会资本对接赋能新消费品牌,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机构联合,推动孵化新消费品牌累计不少于30个。对接优质商业空间推进第二批基地挂牌工作,扩大新消费品牌孵化平台支撑。深化新消费品牌孵化领域研究,进一步对接专业孵化机构,加强品牌孵化成长规律、孵化成功标准、高效赋能措施等专业领域研究,促进品牌孵化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7.进一步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引导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推动老字号与资本机构、新消费品牌的对接洽商,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开发“国潮”新品。支持老字号原址老店或旗舰店铺改造升级,在保持原汁原味商业风貌基础上打造特色店铺,优化门店装潢设计,通过文化展示、科技设施赋能等措施提升门店品质,创新消费体验。推进老字号进地铁、进社区,以老字号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站城商融合,丰富社区消费供给,提高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便利度。

  (三)力促融合,激发全领域消费供给

  8.全域提升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转化。培育建设东城特色文化消费场域,重点围绕“文化金三角”、中轴线、前门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空间,打造吸引年轻群体的周末48小时消费产品,设计主题突出的文旅线路,引进艺术展览、沉浸戏剧、电竞、动漫、潮流市集等多元内容合作伙伴,以内容破圈突破多业态之间流量壁垒,形成不同文化主题特色的消费新场景;以“中轴揽胜文润东城”为主题,推出“中轴线影像展”“古建音乐季”等特色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戏剧演艺与文旅消费融合互促,提升以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全国话剧展演季、中国儿童戏剧节为基础的“大戏东望”戏剧品牌影响力,打造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戏剧嘉年华;构建优质剧目东城首演机制、扶持机制,开展剧目巡演合作,吸引国内外戏剧演出资源汇聚东城,提升戏剧消费辐射力;在王府井、前门、隆福寺、南新仓、南锣鼓巷等特色文化街区,举办户外戏剧互动体验活动,丰富大众戏剧消费。构建“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消费圈,发布“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实施七大子计划,培育“文化+”新生态,孵化优质文商旅创新融合项目,全面提升消费活力;打造“一轴两线多片”的文物开放格局,推进中轴线沿线文物开放工作,推进“文物+演艺”、“文物+商业”的文物利用模式,释放文物资源的消费价值;加快东城非遗IP授权系统平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孵化园建设,以“非遗+科技”、“非遗+文创”、“非遗+数字”等多种形式,将非遗融入旅游线路、戏剧展演、文化体验等消费场景。

  9.加快数字消费空间拓展布局。加强数字消费新基建建设,推进5G网络精准全覆盖,推动建设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打造一批智慧潮流街区,以王府井、前门、崇文门等商圈为试点,完善“智慧商街”服务系统,运用科技手段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拓展传统与时尚交互体验空间,推动东直门商圈通过零距离换乘、智能共享停车系统,实现智慧化交通规划。进一步丰富数字消费业态,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推进商超、便利店、餐饮等零售商户数字化应用推广,拓宽数字化营销新渠道;运营好线上数字消费项目,引导核心商圈内商户实现“线上+线下”“到店+到家”双向融合的数字化升级;支持王府井等商圈引进智能终端消费品牌、黑科技产品的全球旗舰店、超级体验店。进一步完善数字消费新生态,积极推动“5G+8K”试点示范在地标街区和重点商圈落地;依托王府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数字人民币在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信服务、票务娱乐等7大重点场景的应用推广。

  10.进一步拓展体育消费市场空间。扩大冰雪运动消费基础,放大后冬奥效应,办好“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冰雪运动人数达到17.5万人次,以赛事和活动促进冰雪运动消费。推进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化发展,打造“一街一品”“行走健康”等品牌赛事活动,探索多元化办赛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全民健身赛事内容,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带动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消费发展。培育体育消费网红效应,鼓励体育企业积极参与8.8北京体育消费节,丰富夜间、节假日体育消费内容;推进天坛-东单-地坛-地坛体育馆“三中心一馆”地标性体育健身消费圈建设,培育体育健身网红打卡地;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合理配置商业设施,吸引体育用品和健身娱乐的旗舰店、体验店入驻。支持体育企业拓宽消费市场空间,鼓励体育企业积极开拓线上培训模式,开展网上体育营销培训,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发展体育组织运营和高端体育赛事经营管理,吸引体育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入驻,带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传媒与信息等相关消费领域集聚发展。

  11.积极培育中医药康养消费。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依托东城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支持地坛公园中医养生文化园、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等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开发1条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吸引中医爱好者体验消费。发展适宜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项目,做好优质文化消费内容的资源导入,优化外部合作平台及品牌对接,通过“故宫以东”区域文旅品牌进行推广展示。促进老年康养服务消费发展,结合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推行线上线下连续性医疗,开展老年健康管理、急症诊疗、慢病管理、医学康复等服务消费,推动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体模式,扩展健康服务消费。

  (四)强基固本,活跃全季节消费市场

  12.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完善各类便民服务网点配置,进一步推进便民商业网点的精准补建,完成新建或规范提升20个便民商业网点;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在社区新建直营门店,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持续优化“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便民服务设施数字化升级,以餐饮业数字化升级行动为基础,推动蔬菜零售、美发美容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创新配送模式,推广智能物流信息系统与设备应用,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推动形成多种配送方式相结合的末端配送服务体系。

  13.全力打响国际化、系列化品牌活动。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平台,推动“王府井论坛”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消费论坛,“王府井国际品牌节”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端品牌发布平台。打响东城消费品牌IP,活跃全季节消费市场,开展全年消费季,打造2022年“五六叁拾”促消费活动体系,高标准办好“‘惠’聚东城·绽放‘京’彩”全年促消费启动仪式;配合全媒体、全渠道宣传方案,充分挖掘利用全区资源禀赋,打造东城消费IP,激发全区消费潜力。

  14.多措并举集聚消费企业主体。加大服务力度,稳住头部企业基本盘。加强对中国黄金、苹果电子、一商宇洁、必胜客、麦当劳、联通华盛等社零额头部企业、支柱企业的调研走访和动态监测,积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困难,稳住头部企业基本盘。深挖商业资源,推动高端优质资源聚集。推进新消费品牌孵化计划落地实施,利用首店政策,适时引进优质企业落地东城,提高我区对优质商业主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联动推进财源建设,将品牌集聚资源转化为商业发展资源,最终转化为区域产业增长潜力。强化部门联动,实现企业应统尽统。加大监测力度,对销售明显下滑和异动企业,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加强扶持力度,对在区企业进一步梳理纳统情况,实现应统尽统;加强总部引进力度,聚焦“服装”“时尚消费”等短板行业,引导在京分公司子公司化,培育企业纳统入库,挖潜增效。

  (五)完善配套,营造友好型消费环境

  15.进一步打造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提升交通网络通达能力,加快道路“微循环”建设,推进智慧交通引导系统改造提升,提升重点商圈、街区周边路网通行能力;优化停车管理,进一步规划重点消费区域周边停车空间,改善停车环境。规范公共场所国际化标识使用与管理,开展《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语译写规范》商业金融业分则和餐饮住宿分则宣贯工作,推动相关标准实施,提升外语标识规范化水平。提升国际旅游消费便利化水平,支持在TOD商业区、重点商业圈、旅游景点设立外币兑换点和外卡消费终端,推进境外人士境内移动支付服务试点和扩围。

  16.聚力消费领域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签章同步发放及应用,着力推进“一证多址”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登记的便利度,落实各项惠企便民政策。精细化做好对企服务,重点关注服务清单消费企业,构建由紫金服务管家团、驻企专员、企业家沙龙等要素支撑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紫金服务”新生态。研究建立大型夜间经济活动、外摆活动联席会议机制,为企业促消费活动“松绑”,提供宽松、安全、有序、友好的市场环境。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宣传建设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信用环境和信息服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的惩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四、工作要求

  (一)做实统筹协调推进机制

  发挥区级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出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全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机制体制。各工作组、各部门对照方案主动谋划,抓好任务落实,加强横向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研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坚持清单化管理,加快推动重点项目、任务和政策落地。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对市场主体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二)加强配套政策资金支持

  落实全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市级政策资金支持。研究设立东城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商业品牌首店发展、老字号传承创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商圈改造提升、夜间经济发展等领域,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对消费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平台)、特色活动加大支持力度。

  (三)强化专业力量支撑保障

  推动建立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支撑平台,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专业运营机构、企业智库、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课题研究,定期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大全媒体宣传推介力度

  加快制定全年宣传方案,围绕全年重点工作,整合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积极宣传东城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工作成效和特色节庆,发起国际级文化城市对话,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建设新型网络传播平台,打造专属宣传矩阵。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项目共20个,其中市级8个,区级12个;22年项目5个,其中市级4个,区级1个)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任务共105个,包含市级43个,区级62个;22年任务21个,其中市级9个,区级12个)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2: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3: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政策清单

(政策共13项,其中已出台9项,将出台4项)

附件3: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政策清单

附件3: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政策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企业共68家,其中市级主责18家,区级50家)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附件4: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重点服务企业清单

分享: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