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政发〔2013〕5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气象事业发展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意见》(京政发〔2013〕2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3〕4号)文件精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经县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县气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充分认识气象事业的重要作用,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标准,提高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坚持预防为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体系,逐步实现气象现代化,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适应密云发展需求,高水平、有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高效、精细、智能的气象整体实力、城镇运行和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形成创新驱动的气象事业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1.气象服务效益更加明显。完善极端天气城镇运行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年均小于0.7%;人工影响天气增雨相对增长率大于15%;大型活动气象预报精细到乡镇、精确到小时级时效,服务保障率达到100%,专业气象服务满意率达到95%,市民气象意识显著提高,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到80%,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5%以上。
2.气象监测预警更加精准。构建县级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24小时天气预报精细化到镇街(地区);雾霾、雪、沙尘、高温、寒潮等高影响天气的平均预报时效提前到2天以上;局地暴雨、雷雨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实现分镇街(地区)、分级发布,预警提前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
3.气象社会管理更加深入。健全气象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机制,依法规范气象活动。推行重点项目和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气象服务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有效对接。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为农服务“三位一体”的密云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有关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强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以及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研究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为农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政策措施。统一指挥气象灾害防御、抢险救灾工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工作。协调部门联动,整合共享资源,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实际,组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全面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三)进一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的保障能力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协调机制,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必要的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四)建立防雷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制定防雷安全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防雷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整体能力,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检查指导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及任务落实和整改责任。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彻底排除安全隐患,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提高部门安全生产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开展气候变化对城镇运行、水资源、人体健康等领域影响的评估,建立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建设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平台。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加强城乡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六)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气发〔2013〕45号)要求,打造农业气象服务样板,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挥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成立主管县长任组长,气象、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由相关部门技术专家和农民专家组成的涉农专家联盟(农业气象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适时开展全县农业气象决策、咨询和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指导。
(七)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贯彻落实《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八)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完善气象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为推进气象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气象工作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健全领导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按照市政府要求成立集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服务“三位一体”的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二)加大投入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落实气象设备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经费。按照分级管理、分级承担的原则,加大对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县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服务工程、县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的投资。县发改委、住建委、科委、财政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等相关部门要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县编办要在机构设立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首都人才集聚优势,加大对气象科研立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气象人才吸引和培养工作纳入密云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落实奖励和资助政策。二是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队伍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保障必要的财力投入,调动气象信息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宣传
完善气象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广泛普及避险救灾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村村响、短信、网络等媒介,加大避险救灾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为推进密云气象事业发展,逐步实现气象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密云县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