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介绍,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实现了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达到了1.49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2023年占GDP的比重达1.15%,向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更进一步。
在体育产业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冰雪产业的崛起尤为亮眼,其规模从2020年的381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亿元,年均增长26.3%,成功将“冷资源”变为“热经济”。
与此同时,体育消费市场也展现出强劲动力,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2023年期间,居民消费体育总额增长超千亿,体育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户外运动产业同样稳步发展,用户版图不断扩张,户外赛事持续增加。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2025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我国健身步道已达17.18万条,长度达40.75万公里,全国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数量已达2055个,全国滑雪场地914个。场地设施更加多元,覆盖山水陆空,贯穿春夏秋冬。
总体来看,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了11.31亿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71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超过38.5%,科学健身指导通过App、短视频和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
“十四五”期间,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屡创佳绩,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均衡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时期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北京冬奥会参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巴黎奥运会创造境外参赛最好成绩,跻身奥运强国之列,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形象。
谈及“十五五”时期的规划考虑,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张新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项目的期望越来越高。从体育大国、奥运强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体育总局提出“633”发展战略,也就是以跳水、举重、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6个优势项目,田径、游泳、水上三个基础大项,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引领,巩固优势项目优势地位,提升基础大项竞技实力,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带动其他项目水平提高,促进各项目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能力。(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