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超126万亿元 “人口红利”加快转向“人才红利”

日期:2024-03-01 09:5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2月25日拍摄的“起跑春天”2024杭州人才交流大会现场。当日,超过880家企事业单位携2万多个工作岗位现场参会。

2月25日拍摄的“起跑春天”2024杭州人才交流大会现场。当日,超过880家企事业单位携2万多个工作岗位现场参会。

  经济总量超12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3%,全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93.3%……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景呈现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在爬坡过坎中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纵横比较看5.2%的经济增速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如何看待5.2%的经济增速?盛来运分析,从相关实物量指标看,我国发电量比上年增长6.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7%,货物运输总量增长8.1%,5.2%的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

  纵向比较,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横向比较,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具体来看,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6%。

  “三驾马车”中,消费成为拉动经济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国内生产总值0.6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2023年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凸显。餐饮市场收入突破5万亿元,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热点升温,冰雪经济等消费场景涌现,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

  新动能提升经济“体质”

  “观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既要看‘体量’,更要看‘体质’。”盛来运表示,过去一年,全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仅守住了宏观经济“稳”的基本盘,更拓展了“进”的新空间。

  新动能正不断蓄积。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赵波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新动能爆发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具备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正主动出海。

  科技创新正在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长9.3%。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彰显中国创造硬核实力。

  同时,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2023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6.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新增长点不断涌现,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

  研发人员总量居全球首位

  统计公报还发布了人口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

  这是我国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人口拐点的到来带来什么转变?盛来运认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39。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4.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7.6%。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保持稳定。2023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物价方面,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赵语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