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个项目中优中选优 网络投票超2000万张 14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日期:2025-10-19 09:4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在三里屯太古里,游客往来不绝,体验京城潮流前沿商街。

在三里屯太古里,游客往来不绝,体验京城潮流前沿商街。(邓伟摄)

  日前,以“人民城市 有机更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周在海淀区中关村广场开幕。据悉,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40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14个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26个获评北京城市更新优秀项目。这次评选网络投票数超2000万张,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核心区项目更注重保护式更新

  亮马河变身“城市会客厅”、新首钢园区蝶变升级、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活动开场,以“百人话更新”为主题的视频,邀请市民讲述身边变化,在新旧对比中,展现北京城市更新成效。

  “今年,我们共计收到225个申报项目,参与申报的央企、市区属企业和民企等实施主体近200家,较前三年均有所增加。”市委城市工作办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专家初评,75个入围项目进入网络投票环节,10天共收获票数超2000万张,累计浏览量超4100万人次。结合投票情况,经过专家复评、综合复议等环节,40个获评项目最终确定。

  在14个最佳实践项目中,核心区项目更加注重保护式更新。例如,东城区景山三眼井启动区平房院落及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项目,位于老城3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皇城街区。项目在恢复街区传统风貌、以老手艺修缮建筑的同时,提升业态品质、增加用地坪效,带动老城活力提升。

  中心城区以街道或多个街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项目不断增多,如朝阳区三里屯城市更新项目、丰台区长辛店老镇项目等。城市更新也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如昌平区南口三大厂更新后将建成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为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应用示范场景,构建高精尖产业新高地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资源保障。

  多元参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城市更新带动高质量发展。40个项目中有7个位于“三城一区”、14个位于“两轴”地区、8个位于重点商圈,共计24个位于重点功能片区(去重后),占比60%。

  例如,西城区中海大吉巷项目通过胡同“大杂院”整院腾退,改造为多元业态融合的城市综合体,50%以上商业为首店及定制店;海淀区中关村西区大融城项目融合地下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地下地上联通、商业公园融合的综合体,提供了独特消费空间,日均客流量3万余人。

  老旧小区作为民生改善综合体,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在获评项目中,通州区水仙园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现上下水改造率、外窗护栏拆除率双100%,还同步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家居整装或局部房间精装修服务;海淀区华清园小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逐步有序补齐社区设施和服务,打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在40个项目中,社会投资额超过一半,居民出资大幅增长,公共空间类项目出现居民主动众筹情况,可以看出,城市更新多元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推动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相关负责人举例,朝阳区三里屯片区更新项目通过公共空间优化提升,激活通盈商业综合体等社会主体主动投资更新约10亿元;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更新建设花园消费场景,52家沿街店铺、天润财富中心等社会主体投资,自主完成店铺门面更新。责任规划师作为城市更新中的专业力量,参与到九成以上的获评项目之中。

  项目建好后,运营是关键。城市更新周活动集合各方面资源,聚人气、养烟火气,邀请市民消费、打卡、体验,感受城市更新的美好,探索运营的更多可能。(陈雪柠)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