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市第29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举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路径”主题学员论坛。论坛聚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员、教师、专家同题共研,紧扣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内涵、任务,结合工作实践,交流经验,碰撞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有关部署要求深化理论探讨、开拓工作思路。
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学员们深入讨论,既分享经验,又提出问题。市交通委副主任赵子龙说,交通是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官”,是首都的“生命线”。北京大力推动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发展模式、管理方式、治理思路等方面持续创新、深化改革,做到规划联通、机制畅通、治理贯通,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目标。门头沟区委常委朱凯围绕韧性城市建设,结合门头沟区抗击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和灾后重建工作,就指挥调度体系、基础设施韧性、监测预警能力、基层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认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应成为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科技赋能,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王力认为,新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AI、自动控制等技术优势,为城市动态风险的预防、识别、量化、处置提供科学化手段,建设数智韧性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北控集团副总经理殷娜介绍,北控集团服务首都90%燃气供应、80%城市道路规划设计、40%轨道交通规划设计、90%城区水厂规划设计,基于这些行业数据,将开发一系列城市智慧管理系统,集成智能装备体系,为现代化城市管理提供抓手。论坛特邀嘉宾、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改革向更高能级、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深化,以适应城市有机生命体的系统性、复杂性新要求,实现更有凝聚力的发展。
圆桌论坛环节,学员们以具体事例切入,开展交流讨论。市政府参事室主任苏健以丰富的案例探讨如何围绕社区发展、合作共治开展“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为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场景、过程和内容等新需求搭建平台。东城区副区长苏昊以东城区老旧电梯更新为例,从基层治理的视角,分享如何通过解决百姓最迫切的诉求,进一步发挥社区、物业的作用。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张斌介绍了经开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示范经验,AI巡检无人车实时监测道路破损、自动驾驶环卫车全天清扫等“科幻”场景在经开区已成为现实。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左伟从“主动健康”的角度,提出将体育运动、城市体育空间建设与主动健康理念深度融合,解锁超大型城市健康治理新路径。京能集团副总经理张凤阳对北京的美丽城市建设作出展望,他提到,“十五五”期间,京能集团计划新增电力装机2500万千瓦,绝大部分是绿电基地新能源项目,建成后预计将为北京每年输送绿电400亿千瓦时。
点评环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周浩说,学员论坛紧扣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发言精彩、引人深思,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使命意识与创新思维,需要进一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杨旎鼓励学员深入研究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减量高质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创新,处理好城市秩序与社区活力、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关系,不断贡献超大城市治理的中国智慧、北京样本。
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校(院)领导充分肯定学员论坛的意义,认为论坛紧扣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任务,围绕数智赋能、交通建设、城市更新、安全韧性、绿色低碳、人民健康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成果丰富。希望学员们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参与决策咨询,推动成果转化,为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城市工作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朱凯 李轶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