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本市中小学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为契机,开展丰富的“第一课”。聆听抗战故事,分享观看阅兵式感受,用红色故事元素装点校园……学生们在一节节生动鲜活的课堂中,汲取奋进力量。
9月4日,在黄城根小学附属实验分校门前,十余台参加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的N2智能机器人用独具创意的互动表演,与师生共迎新学期。(武亦彬 摄)
英雄故事融入校园文化
“走进校园,我们都会看见‘自忠小学’这四个字。这名字藏着张自忠将军的故事。8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中,敌人的子弹打在张自忠将军身上,他仍咬牙冲锋,和500多位战士化作守护家国的丰碑。”今天,在北京市自忠小学,以“传承红色基因 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活动上,张自忠将军外孙车晴出席,该校校长康悦带领师生回望历史、感悟今朝,“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受阅将士步伐铿锵、先进装备列阵而过,中国的强大,是英雄用牺牲换来的,更要我们去守护。”
活动中,该校红色宣讲员通过生动演绎再现烽火岁月,少先队员代表朗诵诗歌《不朽的抗战》,表达了“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决心和“自忠报国”的志向。“传承英雄精神不用做大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就好。今天在校园习得的一切,都是明天建设祖国的力量。”康悦勉励大家,“自忠孩子要记住,爱国不是空喊口号,是把该扛的责任稳稳扛在肩上。”
请校外导师讲抗战精神
“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触动着中华民族从艰难的岁月中绝地起飞?”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须宽为学生们带来一堂思政微课。他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阐释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该校学生还带来了原创诗舞剧《足迹里的中国》,将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我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够出生在和平的年代。”思政微课让初二学生付思涵对课本上的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9月3日,他观看了阅兵式直播,接连两天的精神洗礼让他在新学期充满干劲,“我们应该刻苦学习、钻研科技,传承先辈的精神,用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沉浸式感受红色历史
沿着地面上铺设的时间轴,打开“光影记忆盒”了解英雄故事,背起扁担争分夺秒运“粮食”,匍匐前进穿越“封 锁线”……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在户外运动场打造了互动区,邀请学生沉浸式体验“第一课”。
“鸽子在天空尽情地飞翔,把和平传递给千家万户。我爱你中国!”操场上,学生们纷纷写下自己创作的诗歌,在“和平护照”上盖下印章。“观看纪念大会,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观礼台的‘城墙红’代表人民铸就的血肉长城,寓意‘血脉在人民’。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三年级学生张芮嘉自豪地和同学们分享观看阅兵式的感受,她说,“英姿飒爽的女兵是我的榜样,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新学期,我也要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身体,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该校大队辅导员兼戏剧教师鞠泽田介绍,“第一课”以“在和平的诗路上出发”为主题,希望学生们在互动中培养坚韧、团结协作的品质,播种新期待。(李祺瑶 牛伟坤 金瑶 林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