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为市民幸福加码

日期:2025-05-24 09:5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斑马线前,车让人,人快走。礼让守序的文明习惯,已经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路口养成,“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成为继“排队乘车”后双奥之城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是市民身边的、可感知的具体变化,也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风尚。

  近年来,北京市将城市文明建设作为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让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升级加码。

  治理难点变为创建亮点

  “以前觉得创城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改的都是咱家门口的事。”一位市民这样给12345热线留言。在北京,文明城市创建始终把利民惠民作为前提条件,从破解市民身边的烦心事儿一件件做起。

  聚焦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集中的顽瘴痼疾,北京通过20多次市级层面专题调度会,推进“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非法小广告、堆物堆料、门前三包、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使过去的治理难点转化为今天的创建亮点。

  曾几何时,早晚高峰期十字路口,人车交织在一起。2021年8月起,北京市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交通部门加强严格执法,文明引导员、社会志愿者的文明劝导紧跟其后,加上公务员、公务车示范引领,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和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约束自律,路口交通违法和伤亡事故大幅下降,各类交通参与者礼让守序意识有效提升。

  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背街小巷以前一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短板。北京市先后开展了三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行动,聚焦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综合施策、主动治理。9年时间里,全市5000余条背街小巷完成蝶变,重塑了城市肌理。

  步入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胡同路面铺上了花岗岩,一座座木槛朱门的老院落亮出了真容,青砖灰瓦间还藏着智能烟感报警器和隐形空调罩,居民院落的微花园由设计师与居民共商共建。以前,草厂四条也面临街巷脏乱、雨污合流、民生设施缺乏等问题。2017年开始,一场从外到里的深度整治提升,让这条老胡同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最美街巷”。

  北京创城从治理难处着手,久久为功,换来了城市环境和面貌的提升,市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创建效果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精细化治理助推文明创建

  城市“面子”“里子”同步改善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以绣花功夫将文明创建积极融入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面对超大型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北京将文明城区创建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16区创建主体责任,市级部门齐抓共管,首都文明办统筹协调,“部门单打”升级为“全域联动”。

  2020年,北京市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为抓手,开展“V蓝北京”“光盘行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推动公共文明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融入百姓生活。“文明祭扫”“文明观赛”“文明旅游”“文明养犬”等专项文明引导行动同步开展,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文明创建驱动了基层治理创新。一个个精细治理故事,让城市文明有了可感知的温度。

  密云区推动106家“三修一配”摊点“进商入市”,在燕山宾馆后斜街、城后街小健身园等地还设置10处便民服务点。修车、修鞋、修表、配钥匙……“小修小补”有了新家,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让城市面貌更加整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用自动驾驶AI巡检车,上面搭载360度全景摄像头、雷达、空气监测等多个传感器,24小时在街头巷尾巡检。摄像头扫过地面,车载AI系统同步分析,将井盖是否缺失、道路是否有遗撒、路边垃圾桶是否满溢等信息上传后台,并通过微信小程序派出维修养护工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精细化治理实践,推动了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全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

  城市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90.8分,市民文明素质保持了19年连升。从人到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不断跃升。

  培育向上向善社会风尚。北京市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北京榜样”主题活动,50万身边榜样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营造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走的思政课堂”等30余项品牌活动,涵养了青少年价值观。

  遍布城乡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愈发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老城区最大的基层公共文化综合体——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提供“肆时韵味”“肆时风味”“肆时趣味”“肆时美味”4大板块活动,让胡同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时尚的文化生活;西城区烂缦胡同引进高品质的文化类和创意类业态,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公共文化新天地;丰台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社区名人工作室,成了周围居民愿来、常来的好地方……

  广大市民是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和共享者,也是文明城市的践行者和参与者。

  如今,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的“邻里议事厅”,时常有居民、物业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一起,共议社区环境提升、惠民举措落实,甚至一些邻里矛盾也在这里找到了解决办法。类似的还有石景山区“移动议事厅”、门头沟区“聊聊吧”“童声议事”、怀柔区“精治合伙人”等等,为群众搭建了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共治共享平台。

  新就业群体也融入了这座城市。北京许多社区组建小哥党员志愿服务队,快递小哥担任“副楼长”“网格员”“新社工”,通过“随手拍”“随手清”“随手报”参与社区治理。

  每个人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才能构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北京持续激发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氛围,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共建”的治理新范式。

  从高位统筹到精细治理,从为民服务到全民参与,北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探索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今后,北京将继续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让文明之花在首都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任珊)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