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皆入考题 教学“加减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高考史地生卷写满“北京故事”

日期:2024-06-11 08:3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北京城与都的发展、北京马拉松运动员血糖调节、北京动物园朱鹮繁育……这些考生熟悉的“北京故事”出现在6月10日的高考历史、生物、地理科目试卷中。专家表示,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环境、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怀,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试题出得真贴近生活!端午节考试就考了端午节!”历史试卷中,让很多考生津津乐道的是一道端午节相关题目。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一名考生回忆,试题聚焦古今端午节演变,要求“阐释端午节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说,考生既可结合所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本土性、包容性、传承性、凝聚性等角度阐释;也可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多样性、爱国性和连续性等角度阐释。“试题设问多元、开放,给考生答题提供了广阔发挥空间。”

  历史试卷中,处处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彰显。第1题“比德于玉”,引入儒家仁智义礼等修身明德的追求;第4题从《永乐大典》入手,通过明王朝盛世修书,探寻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第8题引导考生理解并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原因等。

  除了身边事,生物试卷通过呈现生命科技前沿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大量选用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成果。比如,第11题以我国科学家在灵长类干细胞诱导分化体系研究中的突破为情境命制,第18题选用我国科学家研究构建的植物逆境响应调控模型为情境创设问题等。“这些成就有利于激励学子以科学家为榜样,树强国之念,立报国之志。”考试院专家说。

  一套生物试题,将教学“加减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加”的是实验:试卷共考到13个教材实验,提示科学教育要对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做好“加法”。比如,第14、17(3)、19(3)题“加”的是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深入思考,第4、7、12、17(4)题“加”的是对实验的迁移应用。“减”的是题海战术:考查内容源于教材,情境与设问不拘泥于教材,关注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旨在引导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弱化细枝末节,避免以练代讲,摒弃题海战术。(牛伟坤 李祺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