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本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升级,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及中关村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市医保局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北京市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共15条措施,最高支持5000万元,助力创新企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创新器械临床研发和注册上市方面,《若干措施》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组建医工交叉创新联合体,开展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推动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潜力的创新成果临床应用和产业化落地,对符合条件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对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揭榜挂帅等国家项目或进入国家和本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优先审批程序后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单个产品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创新器械成果落地和推广应用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对近三年有新获批产品的企业,且上一年度企业临床推广应用和产业规模化成效突出的,将按照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支持建设医疗器械高品质产业承载空间,对建设产业服务、公共服务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园区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额的50%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医疗器械生态集聚和链群发展,是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若干措施》也提出,支持提升产业链韧性,围绕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发榜”出题,鼓励企业、联合体“揭榜”攻关、联合创新,将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攻关投资的30%给予不超过3000万元资金支持。
《若干措施》还鼓励医疗器械数字赋能和智慧升级。其中提出,支持医疗器械企业联合大模型企业开发部署行业大模型,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按照其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资金支持;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相关项目按照不超过工程投资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创建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对新获评为国家级或世界级标杆智能工厂的制造业企业,按照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杨天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