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蝶变 “百千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日期:2025-11-12 08:1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在平谷区大兴庄镇周庄子村,“百千工程”不仅激发了直播经济,还吸引来了周几咖啡、铜版画非遗工坊、桃花川书画院等新兴业态。图为周几咖啡。

在平谷区大兴庄镇周庄子村,“百千工程”不仅激发了直播经济,还吸引来了周几咖啡、铜版画非遗工坊、桃花川书画院等新兴业态。图为周几咖啡。 ( 耿大鹏/摄 资料片)

  近年来,乘着“百千工程”的东风,不少京郊村庄从闭塞的“小地方”蜕变成了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乡村社区,民宿、村咖、非遗工坊、休闲乐园、星空露营等乡村消费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每逢节假日,各村的亮眼特色便引得客似云来。

  202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体现首善标准、展现首都特色、服务首都发展的示范村和示范片区,引领带动首都乡村全面振兴。“百千工程”的示范片区,正在乡村振兴秀美画卷上不断“点墨上彩”。近日,我们走访了京郊乡村,一探其中“蝶变”的秘密。

  “百千工程”点亮乡村新经济

  “金海湖的风掀开新一页篇章,田野里跃动科技的微光……”前不久,一曲《平谷向上 世界向光》在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火出了圈,歌曲的主创名叫李革。点开他的抖音号“平谷李哥LG”,带货、直播、探店形式多样,粉丝已经突破了4万。

  李革今年63岁,是土生土长的平谷人,也是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的学员,从农民到直播“达人”,他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借着培训的契机,他掌握了直播、短视频制作、接商单等一系列技巧。在村播产业园里,像李革一样当上主播的前后有300多人,光周庄子本村村民就有十几位,大家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过上了电商直播“潮生活”。

  2023年以来,平谷区峪口镇、大兴庄镇先后被纳入“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峪口镇片区内的平谷中关村农业科技园创新工场,已陆续入驻20余家农业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大兴庄镇则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周庄子村联合建立了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

  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负责人何喜表示,产业园设有选品中心、万兆全光直播间、元宇宙直播间、共享直播间和户外直播场景等功能配套。截至2025年10月,园区已招引聚集企业200余家,入驻主播300余人,开展电商直播培训400余场,累计培训10000多人。

  在周庄子村,“百千工程”不仅激发了直播经济,还吸引来了周几咖啡、铜版画非遗工坊、桃花川书画院等新兴业态。“我们大兴庄镇正在谋划打造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示范片区,希望能将曾经的‘闲置存量’变为‘发展增量’,助力乡村振兴。”周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新军说。

  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不仅仅是建设“农业中关村”的平谷区,京郊多地,“百千工程”让无数村子多点开花、各放异彩,为北京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门头沟水峪嘴村在“23·7”极端强降雨后曾满目疮痍,如今却已焕然一新——精品民宿、养老项目“拔地而起”。“百千工程”助力灾后重建,也点燃了沉睡的文化基因。水峪嘴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闯说,“依托‘百千工程’,我们打造了全国首个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沉浸交互体验+城乡社群共创’于一体的数字原生村庄,目前已吸引1.2万余名‘云村民’,并催生了音乐节、文创IP等新业态。”

  顺义北郎中村则走出一条产业转型之路。这个曾经的“京郊养猪第一村”如今成为花卉名村。花农王丽红表示,自2023年起,村里的花卉每年都会亮相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从未缺席。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拔地而起,昔日的猪舍旧址上绽放出四季花海。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副总经理石金朋表示,“百千工程”推动花卉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村里还打造“北郎中甄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将传统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

  大兴礼贤镇龙头村则不断挖潜本村文化,助其焕发新生。龙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宗永介绍,灯笼制作虽历史悠久,但文化资源长期“沉睡”。在“百千工程”推动下,村里在灯笼、豆腐工坊基础上,新增石磨面粉、花馍等品类,形成八大工坊。通过建设工坊,几十名村民掌握手工技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2024年村集体营业性收入较上年增加近百万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百千工程”的实施,让京郊村庄依托各自资源禀赋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水峪嘴村的农文旅融合、北郎中村的产业转型、龙头村的文化振兴……众多村落共同勾勒出了北京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些变化也证明,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正在切实推动京郊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首都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乡村新地标,激活消费新引擎

  如今,一批乡村旅游新地标已崭露头角。在做优乡村产业方面,昌平区辛庄村、门头沟区水峪嘴村的落日音乐会入选京彩户外音乐会名单,成为首都乡村旅游新名片。平谷区大兴庄镇味道美食街、延庆区柳沟村“乡村奥莱”节假日客流量近万人,市集经济激活了区域消费活力。通州区唐大庄村则精准承接环球影城外溢资源,民宿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近两年,“百千工程”掀起网红打卡新潮流,强化“景村一体,扮靓乡村空间”尤为重要。延庆区石峡村建筑风貌与长城文化景观实现和谐相融,密云区遥桥峪村传统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依托“百千工程”,一批古树古堡得到保护,乡村林荫巷道和小微游园也成为了市民休闲新去处。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百千工程”的核心指标。北京市正积极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吸纳农民参与建设、参与运营、参与管理。

  锚定“绿化美化清洁化、宜居宜业宜游”目标,持续打造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接下来,北京市将重点做好编好‘十五五’规划、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等方面的工作,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佳琪)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