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市进入年度森林防火期,159支基层森防队伍靠前驻防 直升机空中巡防无人机补盲查早

通州区2025年119消防宣传月11月6日举行启动仪式。(甘南 摄)
本市已经正式进入年度森林防火期了。从11月6日举行的北京市2025-2026年冬季防灭火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冬明春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防火形势严峻复杂。全市159支共3553人的基层森林防火队伍已靠前驻防,4万余名护林员动态调整巡查巡护路线,加强野外火源管控。
源头管控是防范森林火灾关键
自11月1日起,本市正式进入年度森林防火期。市应急局副局长靳玉光介绍,入秋后林下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林内及林缘区域野外违规用火仍有发生,火源管控难度很大。
针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全市159支共3553人的基层森林防火队伍已靠前驻防,严阵以待。
“源头管控是防范森林火灾的关键。”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姜浩野介绍,全市在进山路口、旅游景区、林田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设置固定检查站和临时卡口,依法严格检查、收缴火种,严禁一切违规野外用火。
靳玉光说,本市还将发挥全市4万余名护林员作用,动态调整巡查巡护路线,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提升管护效能。同时,常态化清理可燃物、排查整治隐患、查处违法违规用火行为。
全市“清患护源”专项行动正在进行中。靳玉光提到,全市14个有林区分层分类设立100个森林防灭火宣传站,强化对林区及周边群众的防火宣传。
多种手段24小时监测林火
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将助力山火防控。靳玉光介绍,本市2025年将优化直升机空中巡护路线,加强无人机补盲巡护,利用多种手段24小时监测林火,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姜浩野也提到,森防队伍将配备无人机,通过全市“六位一体”的森林火情预警监测体系,与地面巡护力量共同形成“空天地组合”。同时,1040路林区视频监控、31个火险监测站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火情早发现。
京津冀三地将深化防火协作。姜浩野说,近期北京与天津、河北联合开展了森林火灾联合处置应急演练,优化联动机制,提升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
重点关注三类火灾风险
发布会上,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李云浩提到,随着气温持续降低,用火、用电、用气量大幅增加,加之临近年底,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进入高峰期,火灾风险持续加大。
这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三类火灾风险:一是“小火亡人”风险。瘫痪卧床、失智失能等群体居家时间长,电气取暖、卧床吸烟等不安全用火用电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二是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火灾风险。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商市场、宾馆饭店、交通场站人员密集;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人员行动不便、自救能力弱。三是以草木垃圾为重点的室外火灾风险。冬季风干物燥,户外垃圾杂物、枯草树木起火风险增大。
本市将落实常态化“大扫除”。重点围绕居民社区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堵塞占用等问题,开展小区房前屋后、楼顶阳台的可燃物清理。同时,发动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开展室外杂草清理,切实降低户外火灾风险。(任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