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5年来,本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已从24780吨/日提升到31145吨/日,提前一年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在垃圾减量、节能降碳方面,5年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从2.77万吨/日下降为2.17万吨/日,减量率超过20%。焚烧和沼气所发绿电总量由20亿千瓦时增长到超30亿千瓦时,增幅达50%。填埋气和沼气处理总量由1.77亿立方米降至1.27亿立方米,相关碳排放减少28%。
在资源循环方面,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从2394吨增加到4828吨,增长102%。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3000余吨增长到7450余吨,增长148%。从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本市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从24780吨/日提升到31145吨/日,提前一年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处理韧性水平显著提升。
为了便于市民投放垃圾,本市开展桶站满冒脏污问题专项治理,对全市5.75万个桶站进行全面摸排,整改问题桶站1.49万个,增补各品类垃圾桶2.65万个。在4.2万个桶站铺设地垫,有效解决油渍脏污难清理问题,打造便民、齐备、干净、有序的投放环境。
此外,本市推行厨余垃圾“不破袋”便民服务举措。改造全部11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具备处理带袋厨余垃圾能力,将投放不脏手、减少桶站异味扰民打造成北京特色亮点。在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方面,全市确定161家托底回收单位,实现343个街乡镇上门回收服务全覆盖。本市还推进智能回收箱、“一袋式”上门等直达居民的可回收物回收方式,实现可回收物有偿统收。
统计显示,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显著提升。全市已实现1.3万个居住小区、3000个行政村,11.7万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全覆盖。市统计局2025年4月调查显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8.3%,满意率为94.1%,较5年前分别提高25.3个百分点和36.7个百分点。(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