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产业园区同步启用、创新伙伴计划重磅发布、产业基金战略落地、专项行动计划清晰出台、共创行动全新启动……9月28日,北京市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成功举办,来自政产学研医的各方代表以“脑机共生?智联未来”为主题,聚焦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共话脑机接口高质量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赵继宗,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出席会议并致辞。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主持会议。
谋篇布局 北京构筑脑机接口创新策源地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深度融合的交叉前沿技术,是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这场集中释放产业动能的会议,背后是北京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的坚实步伐——当薄如蝉翼的柔性电极捕捉脑电波信号,经纪念币大小的主机解码为“意念指令”,脊髓损伤患者便能借助外骨骼重新站立,这一跨越科幻与现实的突破,正是北京前瞻布局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创新发展的成果体现。
2018年,成立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推动布局脑认知、脑医学、类脑计算等与脑机接口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2023年,启动《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有组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北脑一号”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2025年,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围绕新型柔性神经电极、脑机接口信号采集芯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面向医疗场景的创新产品研发;布局脑科学与脑机接口、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标准化数据存储与分析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围绕脑机接口领域的脑科学、脑网络组以及多模态、高质量神经数据集建设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推动脑机接口前沿技术突破,加快培育高成长性脑机接口创新企业,推进北京脑机接口产业全链条发展,全力打造高水平脑机接口创新与产业高地。
提升能级 推动全链条加速突破
乘势而上,北京将锁定脑机接口新赛道,攻坚“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淬炼产业核心竞争力。
赵继宗表示,要打造“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动面向临床重大需求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同时加强脑机接口临床培训医师培养,为脑机接口技术转化与大规模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人才支撑。
甘靖中表示,昌平区将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具有培育发展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的深厚基础和突出优势,未来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龚维幂表示,北京市前瞻布局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级,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加快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脑机接口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全链条加速突破。
多维赋能 北京脑机接口技术引领医疗变革
本次推进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更是一次产业生态的实质性构建。在发布环节,一系列重磅举措集中亮相,为北京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一核一城”产业新格局:现场,北京市首个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园正式揭牌启用。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着力构建“一核一城”产业格局:“一核”,即发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其创新活跃要素齐全的优势,全面提速企业孵化与成果转化,能够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态势;“一城”,即加快国际医疗器械城建设,及时承接产业化落地,逐步打造高端制造基地。近期,重点利用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24万平米建成空间,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园,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起步。
创新伙伴携手搭建新平台:联合清华大学、脑科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安定医院、道远资本等发布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创新伙伴计划,构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场景平台”。
设立规模3亿元新基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合作基金战略发布,设立规模3亿元的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合作基金,为北京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构建百亿级未来产业新集群: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发布,该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到2030年产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迈入国际一流行列,力争形成新的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脑机接口共创行动培育产业新生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启动“脑汇北京·智启未来”——脑机接口共创行动,重点围绕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系统集成开发、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场景搭建、产业生态培育等五方面,加速培育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生态。
这些举措通过整合高校院所的技术储备、医疗机构的临床经验、创新企业的产品开发,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联动的创新生态,将为我国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汇智聚力 北京打造脑机接口发展新高地
在主旨发言环节,多位顶尖专家分享了北京在脑机接口技术前沿的创新突破、临床实验进展、标准与测试检验技术。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展示了由北京市主导研发的“北脑一号”脑机系统取得的重大临床突破。该系统作为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半侵入式方案,已成功帮助截瘫、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康复,并有望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冷启动”,标志着北京在这一未来产业赛道上正从技术追赶迈向临床引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从临床视角深入剖析了脑机接口的迫切需求与发展路径。他指出,针对渐冻症、脊髓损伤等众多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脑机接口技术在“替代、修复、增强、改善”四大方向展现出巨大潜力。他介绍了宣武医院团队取得的系列临床突破,并表示,未来需要临床、平台与产业端紧密协同,共同推动脑机接口在未来十年内从方案探索走向成熟应用,为全球数以亿计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文宇围绕“脑机接口标准化体系和测试检验技术”进行主题分享,他表示,标准与检测体系是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标准化工作面临概念动态发展、多学科交叉、系统个体差异三大挑战,需构建覆盖硬件、软件、数据的“安全-有效-可靠-易用”多维测试矩阵。
圆桌交流环节,清华大学教授高小榕、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蔡泓斌、芯智达业务发展总监李园、银河方圆首席科学家刘河生、宁矩科技CTO周涛、道远资本创始人章达峰等围绕“脑机接口产业化:从技术到场景”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北京前瞻布局和系统推进下,脑机接口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需要建立产学研医协同机制,加速技术转化与应用验证。
本次工作推进会,开启了北京市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强化创新驱动,坚持应用牵引,加速平台赋能,坚持包容审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脑机接口技术创新策源地、场景应用引领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