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现生金有了“北京模式”

日期:2025-09-26 08:3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3731.8亿元——9月25日,本市首次公布了2024年的可比GEP-R(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如果把绿水青山比作工厂,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就是它给人们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GEP-R就是这些生态服务的价值总和。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连续五年完成GEP-R核算,在全国首创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既让生态价值真正可见、可用,又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形成了践行“两山”转化路径的“北京模式”。

  率先探路让生态价值可度量

  海陀山下,野鸭湖湿地散发着初秋特有的清冽。数百公顷的湖水、树林可“换算”出高达42亿元左右的生态价值,占了延庆区GEP-R的8%。

  42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相比众所周知的GDP,GEP(生态产品总值)怎么算,一棵树、一捧净水如何度量,皆是难题。

  “想让绿水青山变现生金,首先就要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的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说,怎么算,先得把标准建起来。2022年,北京制定GEP核算地方标准,第二年就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层面核算,让量化生态价值有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

  延庆区是全市最早核算GEP的区。“年年都算的生态账,大家伙都盼着一年比一年高,自然是想各种办法让它增值。”延庆区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科副科长郭亚龙回忆,为了让绿水青山“增值”,该区直接拿出10条细化措施,像抓GDP一样抓GEP。

  基层有更多智慧。四海镇黑汉岭村推出生态文明积分,村民们捡烟头、房前屋后绿化、养蜂都能积分,最后换钱消费;井庄镇把4个村子组团打造京郊最大的山野户外运动公园,护坡、种树、整治污水,环境美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先后返村开民宿;八达岭长城景区、野鸭湖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在全国率先亮出GEP-R,激励各方建立起GEP-R不降低的责任意识。

  从一村到一镇,从一区到一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保献出示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市体现“人努力”的可比GEP-R为3731.8亿元,各区均实现同比提升。“全市可比GEP-R呈增长趋势,这既得益于全市生态空间格局稳定,也得益于全市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他说。

  全国首创交换补偿新机制

  2025年,绿水青山还帮延庆“赚”了一笔钱:延庆区与海淀区通过一笔绿色交易,获得5331万元资金。

  这源于北京在全国首创的一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GEP-R与GDP交换补偿机制。过去的生态补偿多是市级给区级的纵向补偿,而此次是区和区之间的交易。李晓涛解释:“通俗讲,就是为各区设定GEP-R年度增长目标,未完成目标的区需向超额完成的区‘购买’GEP-R值。”

  2025年是此机制实施的第一年,7个生态涵养区通过交换机制获得了补偿收益,共享了全市经济发展成果。如此一来,GEP不再仅是一组统计数据,而是成为一根“生态指挥棒”,激励各区更加自觉守护绿水青山。

  目光再投向密云水库北岸。太师屯镇养蜂合作社的王唯伊一家三代人都守着这片土地养蜂,亲眼见证着身边这片斑驳土地变身万亩花海,“引”来越来越多蜜蜂。目前,这家合作社有6.3万群蜂,占了密云区的一半。

  小小蜜蜂采下的蜜有“金色标签”。2022年,密云区开始借鉴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经验,为绿水青山里丰富的农产品进行“生态认证”。这个认证从产品的“出生地”环境,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再到采收加工、上市销售,全链条都划好了硬杠杠,确保生态产品绿色、优质、安全。

  “比如,为了保护蜂蜜的品质,蜂场周边都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的。”王唯伊后来发现,贴上了这个“标签”的蜂蜜更受市场认可,每斤价格从40元涨到了98元。

  守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多年前,门头沟王平煤矿关停退出。从天空中俯瞰,整个废弃矿区犹如京西群山之间的一道道伤疤。关停后,北京随即启动矿区生态修复,更为其找到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西王平村是王平镇域内唯一完整保留古商街现状遗址的村落。看准这一优势,西王平村打造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在全国率先开展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应用案例探索。

  “老街上的50多个院子正在改造,明年将变成古香古色的民宿,找回明清时期京西古道驿站的辉煌。”西王平村党支部书记高美玲说。这个项目让村容村貌变了,每年还有固定的房屋租赁收入和5%的生态干股红利,总体收益预计3500万元。

  守护山林的“看山人”变身“股东”,真正实现守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门头沟妙峰山镇炭厂村曾是一个以采煤为生的小山村,煤矿关停后开始走上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俗旅游。2024年,炭厂村民俗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转型前增长了近两倍。

  由此推及全市。2024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51∶1缩小到2.32∶1。这背后是北京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让更多的人从生态建设和保护中获益。

  如今的京华大地,蓝绿交织、山水相依,生态优势成为发展新优势。李晓涛说,“十五五”时期,北京市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频同步、共兴共赢。(曹政)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