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扮靓迎宾门 一出站就进大花园

日期:2025-09-25 17:54    来源: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曾经割裂空间的围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赏心悦目的花箱;破旧的办公用房拆除了,将空间还给旅客,用于候车、休憩;从彩绘墙、文化空间到铁路元素、京味儿符号,“城市会客厅”不断上新……作为首都“迎宾门”,北京一座座火车站正悄然变美、扮靓,提升“进京最美第一印象”。

  更显靓丽

  围栏变成花箱 行走中感受景观变化

  2025年夏末,许多进出北京西站北广场的旅客发现,广场视觉上更通透了。仔细观察,广场外围过去密集排布的金色硬质围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种满花卉绿植的花箱。

  广场东西两侧冗余设施拆除后,北京西站地区管理办公室打造了两处“回”字形口袋花园,花卉品类涵盖了月季、含羞草、玉簪、鸢尾等,借鉴传统园林“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通过花箱错落排布、绿植层次搭配,让旅客在行走中感受景观变化。

  北京南站南广场出现了同样的变化。中央绿化带在拆除围栏后及时“织补”双层绿篱,其间精心点缀紫薇花簇,通过一片花径小品实现“软隔离”。沿着进出站通道驶向南站,匝道桥上连续悬挂着密集的花箱,仿佛正在欢迎八方宾客。

  2025年,南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协同市公联公司推动北广场4000平方米区域全部打开,方便旅客通行。如今,南站北广场设置了一座主题为“伟大复兴”的大型花坛,以高铁、卫星、拱桥等造型为主景,用花团、花海等作衬托,寓意科技强国战略引领时代发展浪潮。

  北京北站地区则在站前广场设置圆形花坛,增加下沉广场外沿花箱,翻新站前广场仿木花箱座椅,并更新花箱为时令花卉。

  清河站地区在出站口等位置,建设15处花卉景观。北京朝阳站地区在枢纽北侧等位置,建设6处口袋公园。

  更有底蕴

  开辟文化空间“城市会客厅”家具上新

  从1897年的马家堡站,到2008年新生的北京南站;从老式蒸汽机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北京南站见证了首都发展的日新月异,也承载着厚重的铁路历史文化。如今,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悄悄融入南站地区。

  在北京南站路东南侧,重点站区管委会和丰台区设置了长约80米的非遗彩绘墙,从戏曲经典剧目到非遗技艺元素,冰冷的墙面变成了“可阅读、可欣赏”的文化景观。

  同时,在四路通路口,精心打造了一个梨园文化公共空间,场地中巧妙点缀京剧脸谱等元素,并设有多层次绿植和景观照明系统,让来往旅客感受北京韵味。

  北京西站地区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景观设计。在植物选择上,优先选用月季、玉簪等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花卉,其中月季作为北京市花,既适应本地气候、易养护,又能通过盛放的花朵传递城市文化。

  丰台站南广场东南侧,有一株一级国槐,已有三百多岁高龄。近年来,在火车站地区改造建设、市政道路建设中,均予以避让保护。

  2025年,丰台站地区开展古槐生态环境及周边绿地景观提升,形成树站交相辉映的景象,打造站区“迎客槐”名片,该项目预计10月底完成。

  更为顺畅

  开展疏堵治乱 花园站区“有里有面”

  花园站区,不仅要有光鲜的“面子”,还要有经得起推敲的“里子”。而这个“里子”,就是顺畅的交通,科学的流线以及高效的接驳。2025年以来,各大车站地区开展疏堵治乱,多措并举提升旅客进出站速度。

  北京站东侧一处院子里,曾经的20路公交场站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公交车驻车,另一部分划为社会车辆和网约车停车场,设有20个车位。

  新添的这处地面停车场,不仅有助于缓解路面拥堵,也减轻了地下网约车接驳区的压力。网约车在此上下客,十分钟内免费停车。

  西站南广场环岛区域,过去常出现车辆排队拥堵、出租车与社会车辆交织的现象。

  2025年,站区升级改造工程中,将环岛西侧匝道“二变三”,增加一条车道,加快车辆循环。同时,优化调整了落客区位置,优化出租车交通组织,将环岛与南广场无障碍衔接,旅客进站距离缩短三分之一。从落客下车到进站,旅客只需走185米,不用再顺着护栏绕远了。

  更加贴心

  增设便民设施 进一步提升出行体验

  夜幕降临,北京西站南广场网约车候车区,一个个“长出”白色遮阳伞的异形座椅上,旅客、周边居民三五成堆儿地聊着天,“伞”顶一条条彩色灯带营造着惬意的氛围。不远处,大型主题花坛灯光照明点亮,共同将这座大气的车站装扮得格外迷人。

  这块三角地,过去设有相关部门的管理用房,西站办多方协调,将其调整至其他地方,释放了140平方米空间,并打造为网约车候车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丰台站地区则升级改造公共设施,利用南广场花池空间,增设便民座椅200处,解决旅客“休息难”“躺卧乱”的问题。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