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年将建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1300个

日期:2025-09-18 08:1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本市五年将建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1300个

  近日,《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已由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建成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首批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

  从“千园”到“一个大花园”

  这是一个被绿色簇拥的大都市。截至2024年底,北京已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里。

  未来,城市将变得更美、更有活力。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编制了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其目标为:从“千园”到“一个大花园”,把北京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园。

  按照规划,全市将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在搭建公园体系方面,将焕新老旧公园,高质量更新游憩潜力公园,高标准新增特色公园。在完善绿道系统方面,将细化完善社区绿道,加强多道融合和利旧赋能,充分链接沿线资源,升级品质效能。在构建游憩活力圈方面,将构建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活力圈。在打造游憩活力群方面,将深化花园城市精华片区空间结构,首批构建17片活力群。

  到2030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到1200个,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7000公里以上,构建完成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25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60个、社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游憩活力群建设初现雏形。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1300个,绿道系统建设基本完善,构建完成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43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100个、社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建设趋于完善,形成公园游憩活力圈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游憩活力群。

  打造100余条景观视廊

  在具体实施上,本市将推动园景向场景转换,以公园游憩活力圈为单元,营造可静憩、可活动、可观赏、可游览、可体验、可消费的丰富游憩场景。

  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鼓励公园绿地功能复合利用,植入儿童游乐、文艺展演、体育运动、市集消费等多元游憩模块,日常弹性预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活化公园绿地边界,推动公园、绿道与历史文化、商圈等融合。打造文化探访游线、慢行友好的四季观景游线、蓝绿交织全时全季的滨水游线及活力消费游线。

  今后,市民游客去游园,将欣赏到更加秀美、壮丽的景色。规划显示,公园将结合地势高点、开阔界面、城市标志物、重要线性空间等,划定高点视廊、广角视廊、线性视廊、动线视廊4类100余条景观视廊。如利用现有观景亭、塔类建筑等,构建景观视廊;利用现有的大型水面和草坪等开敞空间,实施滨水空间及草坪景观视廊提升工程,改造沿岸绿化,适当疏伐植物,构建开阔连续的广角眺望视廊。

  核心区静美 中心城多元

  本市首批将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包括传统中轴线、奥森-北中轴、南中轴-南森-南苑-凉水河等。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地区、平原多点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不同活力群,将分别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各圈层的差异化建设。

  比如,首都功能核心区将营造静美的游憩氛围,建设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8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13个,高质量提升公园96个,形成10条文化探访线路、8条古树主题游线。

  在中心城区将提升多元游憩活力。建设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16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41个,高质量提升公园123个。形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的四季观景游线,亮马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滨水游线,三里屯、新首钢、丽泽等消费游线。(朱松梅)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