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批 确定8项保护内容 模式口塑造首都历史文化新地标

日期:2025-09-12 08:3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9月11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4年—2035年)》获得批复,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以来,全市首个获批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划明确8项街区保护内容,将引导模式口成为首都历史文化新地标。

  体现三大历史文化价值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石景山区中部、翠微山麓,是京西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54公顷的街区内,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和承恩寺,也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田义墓等。东西向的模式口大街是北京通往塞外的“驼铃古道”,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空间结构与街巷肌理。

  模式口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规划提出,模式口是京西古道带动区域发展的历史见证、京畿传统村落格局的活态范例、山水城文化融合的物质载体。

  “模式口是物资入京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物流转运站。随着造车厂、大车店、餐饮等店铺兴起,这里逐步发展出居住、商业、仓储、马棚等功能,形成前店后宅、前仓后宅等具有特色的建筑聚落。”相关负责人介绍,模式口在历史上曾设官府机构,并管辖周边村庄,是京西重要的军事战略重镇。它的山水环境优越,是传统村落选址的典范。

  历史建筑不得擅自拆除

  规划提出,模式口的街区保护内容共8项。其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的保护内容有5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4处、历史建筑8处、传统胡同2条、传统地名2处、古树名木67棵。此外还有支撑街区核心价值特色的保护内容3项,包括传统风貌建筑、历史构筑物等。

  根据规划,模式口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5.44公顷,为历史风貌集中展示区域;其余为街区发展建设控制区域和山水格局保护区域。

  对于不同类型的院落,规划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例如,针对不可移动文物院落,要求完整保留院落历史格局原貌,拆除院内非文物建筑,完整保持院落原有尺度等;针对历史建筑院落,要求保留院落主体格局,逐步整治与格局不相符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对于历史格局有保护价值但主体格局未保留的院落,要求有条件时采用恢复性修建的方式恢复历史格局。

  在建筑保护更新层面,规划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潜在历史建筑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一般传统风貌建筑应以维护修缮为主;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近期可保留,改建时应恢复传统建筑形式。

  以院落为单元渐进式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保护优先。规划明确,模式口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建设控制要求,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延续街区整体肌理。

  街区更新激发城市活力。模式口将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渐进式更新,保持生活延续性,逐步实现街区内原居民、新居民、就业人员在胡同、院落里共生。同时,在现有设施基础上新增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对街道环境的空间整治,融入京西文化元素,打造精细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如今,走在模式口大街,处处可以感受到古韵与活力的碰撞,特色餐饮、咖啡馆、艺术馆等时尚业态聚集,吸引着年轻人走进老镇打卡。此次规划明确,模式口要打造集历史文化保护展示、旅游休闲活动、生活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街区。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规划为引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将实现全面保护复兴,塑造首都历史文化新地标,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发展相融合的示范样板。(陈雪柠)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