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都,也是新时代破浪前行的“种都”。
种业振兴,奋楫者先,北京勇立潮头破浪乘风。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中心、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国际种业交流交易中心……北京作为全国种业创新策源地,正以全球视野整合优异资源,以科技内核驱动产业升级,牢牢构筑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石。
深化区域协同,聚力种业振兴。9月11-1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在京举办,这是种业振兴的关键一跃,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攻坚,更是北京以“先手棋”布局、“主动仗”开拓的担当答卷。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大国之治,压舱石是农业。农业之兴,芯片在种子。
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从“卡脖子”之痛到“翻身仗”之战,从“种质资源保卫”到“生物育种领跑”,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种业,将其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隐藏赛道”。
北京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要充分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优势,加大种业创新攻关力度,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种业之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指出,北京将持续把种业摆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吸引聚集更多国内外种业创新资源,大力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推动建设“种业之都”,是北京在种业振兴路上的担当。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2010年,北京在编制全市5年种业发展规划时就率先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的目标。2012年,北京市政府与原农业部签署《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战略合作备忘录》,更是指明北京要建设成为“中国种业发展的硅谷”。2022年出台《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颁布《北京市种子条例》,推动种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北京市是最早重视、也是最有力度支持种业振兴的地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温常龙说。
立足种业创新发展,北京画出一条向上曲线,在五洲四海留下奋力向上的轨迹。
育成“大品种”丰盈中国粮仓——
北京每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约占全国10%。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0个玉米品种,北京占5个,率先培育顺境高产、逆境稳产的“京科501”新型玉米智慧品种。“京红”“京粉”“农大6号”等新品种让蛋鸡国产化率超过三分之二。“京粉6号”率先成为我国首个700天产500枚蛋的国产高产蛋鸡品种。肉种鸭、国产奶牛冻精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和35%。
攻关“大技术”破壁高精尖领域——
北京研制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构建国内首个农业科研领域大模型系统评测体系,开发全新框架农业智能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西瓜、玉米DNA指纹库,率先完成西瓜、白菜等多物种基因测序,形成基因编辑工具、杂交小麦育种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原创性技术。每年育种发明专利300件左右,约占全国12%。已获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生物安全证书15个,占全国40%以上。成功创制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新种质,预计产业化后年经济效益可超600亿元。
“两个新的基因编辑工具Casδ和Casσ,比原来的‘两把剪刀(Cas12i和Cas12j)’分子量更小、靶向范围更宽、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自主的基因编辑底盘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介绍。
铸就“大产业”开拓全球版图——
北京市甜糯玉米、西瓜、甜瓜、杂交小麦、大白菜、甘蓝、肉鸭、蛋鸡、鲟鱼9种优势物种育种能力领跑国际,籽粒玉米、常规小麦、西葫芦、水果黄瓜、南瓜、辣椒、奶牛、肉牛、宫廷金鱼育种能力与国际并跑。“沃德188”白羽肉鸡打破国外垄断、出口坦桑尼亚,大北农大豆性状产品落地南美,首农肉种鸭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京研益农蔬菜品种远销美国、俄罗斯、埃及等国家。
扎根大地·引领全国
近些时日,北京种业人都很忙。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奔走在河北的玉米地中,查看新审定品种“京科857”的田间表现,农户们脸上轻松欢快的表情是最好的认可;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出了一趟很长的差,从宁夏到酒泉,细细品尝了上百个西甜瓜的滋味,为育种工作筛选更多优质资源……他们把实验室搬进田野,让京种扎根中国每一寸土壤。
大北农创种科技常务副总裁李军民走出国门,携公司最新丰脉品牌GGTxGIR大豆产品,首次在巴西公开展示,为大北农生物在南美大豆性状的商业化推广起到关键作用。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升带着番茄品种在俄罗斯亮相,客户的订单里写满认可……让国际友人交口称赞的产品,是京种勇闯世界舞台的胆识。
这些碎片拼成了北京种业人的奋斗图鉴,是北京种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攻坚与硬核积淀,也是北京种业引领全国的硬核底气。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李军民表示,大北农将利用北京的人才优势,加强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种业创新。
全国种业科技“最强大脑”在北京。北京在农业科技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集聚了全国约1/3的农业科研“国家队”,拥有超过全国一半的涉农两院院士(47人)。
走进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北京),宽敞明亮的库里整齐摆放着贴有条形码的种子盒。“这是我国最大的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圣平介绍,资源库已编目保存近3.8万份蔬菜种质资源,待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获得的3万多份资源编目入库圃后,我国的蔬菜种质资源数量将会突破7万份,上升为全球第二。
全国最大的“种子银行”在北京。坐落于海淀区中关村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内,世界上已知种植海拔最高的青稞品种、爆花率达99%以上的稀有爆裂玉米品种“珍珠玉米”都在这里拥有了“种子身份证”。
△国家农作物种质库
北京拥有18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保存214.4万份种质资源,保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独有的特色畜禽资源北京油鸡、北京鸭和北京黑猪,群体数量较第二次资源普查以来均增加2倍以上,北京油鸡和北京鸭濒危程度已从轻度濒危进入安全状态。
凤栖梧桐,一大批头部种业企业落地北京。全球十强种企,前八强均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
全国最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在北京。北京现有持证种业企业382家,大北农、峪口禽业、中农发、首农畜牧等29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入选的农作物、畜禽种企机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19家年销售额过亿元。
种业企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7家种业企业获得首批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证。齐禾生物、粮元生物、康普森农业科技等平台型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峪口禽业成为世界蛋鸡第三大育种和第一大制种公司。2024年,种业企业销售额达127亿元、创历史新高。
人才、科研、资源、企业,北京汇聚四大核心要素,形成种业创新闭环,为中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北京贡献。
聚势赋能·添薪蓄力
种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拼图,全方位布局,缺一不可。
近年来,北京“种业之都”建设步伐加快,初步构建了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蜂四大种业研发体系,布局建设了通州、平谷、延庆和南繁四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里,坐落着一座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番茄等农作物在这里开启加速模式,用比外界快3-4倍的速度生长、结果、结种。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育种阶段将会从3.0分子育种前进到4.0智能设计育种,公司将会深度融合高通量分子检测、育种加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育种服务工作,助力“种业之都”建设。
立足城市副中心定位,通州是首都现代化种业创新高地。放眼京津冀,“通武廊”积极打造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样板。
以势待时,以时取势。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新的十年,鼓足一往无前的干劲,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厚植种业发展新优势,凝聚农业科技新动能,聚焦共建“通武廊”现代农业协同先行区,向着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全国引领力、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奋力迈进。
深化区域协同,聚力种业振兴。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即将启幕。
这是在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大会。当前,种业振兴行动正迎来“三年打基础”到“五年见成效”的历史性跨越,立足关键之年,认清历史方位和前行道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农业农村部门联手,攻坚克难,推动三地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这是为“种业之都”主动谋篇的一次布局。大会以“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为主题,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1+7”八大会场联动、“1+1+1+10+N”系列活动,聚集政策、科技、企业、市场等资源要素,强化北京在种业创新中的引领地位,为“种业之都”建设注入战略动能与生态活力。
这是为中国种业添薪蓄力的一股强大合力。大会汇聚国家级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国际资源,展示京津冀农业协同前沿科技成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种为媒,以会为桥,以开放合作撬动产业升级,以创新生态赋能种业未来,为中国种业振兴凝聚不可阻挡的澎湃力量。
过去,“地基”打好,“梁柱”夯实;未来,种业振兴,北京步履铿锵。
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9月11-14日,相约北京“种业之都”,共襄盛会。
本届大会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种子联盟(ISF)、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外单位的大力支持。
区域带动力,全国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深化区域协同,聚力种业振兴,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14日举办,为期4天,精彩荟萃。
1场开幕式、1个“农业中关村”主论坛,聚焦京津冀农业、玉米种业、微生物种业蔬菜种业、林果花草蜂种业畜禽种业、种苗产业、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休闲渔业种业。开展10场平行论坛,N项专题活动贯穿全年。
1项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聚焦现代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创新成果。
采取分布式办会机制,设1+7个会场即通州区主会场和丰台、平谷、延庆、海淀、朝阳、昌平、大兴区7个分会场,带你沉浸式感受“种业之都”的风采......阵容强、活动多、领域广。诚邀国内外种业同仁参会,共赴北京“种业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