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上新“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首展。“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8月28日开幕,将持续至11月28日。
本次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不同时期考古成果汇集最全、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也是“2024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首个展览。共汇集珍贵文物180件(套),其中重要文物39件(套),作册奂卣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厅,180件(套)文物按照“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4个单元,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展览主线,揭秘琉璃河遗址的故事。
一组名为“作册奂器”的青铜鼎、卣、觯,揭示了这场展览的主题。“细看铜鼎内部,能发现一组铭文。”策展人、首博展览部副研究馆员赵立波解读,这组文物出土于琉璃河遗址M1902号墓,是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的出土文献,实证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
首博多个“镇馆之宝”在本次展览中亮相。步入展厅,“鼎天鬲地”的庄严气度扑面而来。作为北京地区出土的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西周青铜器,堇鼎有41.5公斤,其内壁铭文记载了堇奉燕候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并受到太保赏赐的事。
此外,国宝级文物克罍、克盉也在本次展览中成对展出。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盖内和器沿内壁有相同的铭文各43字,其中记载了“命克侯于燕”的史实,是考古人员最先发现的北京“城之源”的文字证据。
2025年4月,房山区会同市文物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由国内外院士、大师领衔的5个设计团队入选应征。在本次展览的尾厅,3个优胜设计方案公开亮相,面向观众征集意见——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化身遗址建设蓝图的“执笔人”,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琉璃河遗址故事。(陈强 金瑶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