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田间监管网 守护首都“菜篮子”——北京全链条网格化管好农安“最后一公里”

日期:2025-08-22 10:37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字号:        

  让治理力量下沉,管好农安“最后一公里”,是2021年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提出的新模式。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响应,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员队伍,还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监管模式,通过网格员定期巡查、主体身份赋码、数据信息即时上传等手段,实现农安监管网格化、智慧化。

  监管力量下沉、技术手段升级,北京市正在探索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范式。

  三级网格体系:一“网”兜起全域监管

  “这是禁限用农药目录,禁用药是禁止使用的,常规农药残留也必须要控制好,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生产档案要及时做好记录,依法依规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手握着农安宣传手册,穿梭在田间地头,数千名网格员的身影,是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的生动见证。

  目前,北京全市划定了13个区级一级网格,156个镇级二级网格,2832个村级三级网格,并将全市10.5万备案农业生产主体划分到每一个网格中,三级网格员分层分级管理,做到了每个网格员都清楚自己管谁、管什么、怎么管以及现场巡查频次等要求,实现监管全覆盖,不留盲区。

  以平谷区为例,区级以区农业农村局农安科、综合执法大队为主,镇级以乡镇管理站、农业服务站为主,村级以村两委、两员及技术骨干为主,全市共明确区、镇、村三级网格员3500余名,实现监管网格、网格员、网格内监管对象逐一对应。

  在平谷区东高村镇,该镇网格长李淑志介绍道:“镇级网格员主要负责生产主体增减、主体信息更新、巡查检查及速测把关工作。日常巡查每月一次,每逢重大节日,加大巡查力度,每周都会进行巡查。”

  而村级网格员更贴近一线生产,服务农业生产主体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比如农户填写生产记录有疑问,村级网格员都会耐心解答;网格员还作为我们了解生产主体情况的触角,巡查过程中收集农户在绿色防控,绿色、有机认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汇总后针对性跟进开展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李淑志说。

  网格已搭建,如何走好后半程成为关键。目前,北京各区结合各自优势特色,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及其配套工作机制创新。

  大兴区通过强化“户上宣传、药上管控、田上检测、品上追溯”四项措施,将基层网格监管落实落细。延庆区、通州区等探索实施基层网格员巡查检查积分奖励机制,激发网格员工作积极性。“试行网格员积分兑换奖励制度,村级网格员可以通过上传巡查数据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农资门店购买投入品时兑换抵扣现金,充分激励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延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农安宝”:数字赋能让网格监管更便捷高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智慧监管和数字化转型是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监管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北京市创新构建“网格化+系统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以数字赋能监管。

  万丈高楼平地起,搭建数据库是实现农安监管数字化转型最现实的需要。为健全生产主体库,早在2015年起,北京持续开展生产主体普查和动态核查更新工作,将农业生产主体纳入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将主体信息与“三品一标”认证、农业标准化基地等信息进行关联,持续动态更新完善主体库。目前全市备案主体已达10.5万余户。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一户一码“身份证”制度,每个主体都有独一性的身份二维码,实现一码串联质量认证、巡查检查、抽样监测、执法检查等各个环节。

  在平谷区京东绿谷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村级网格员赵桂花如往常一样来到合作社的生产主体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前。她熟练地拿出手机,登录“北京农安宝”小程序,扫描主体身份二维码,“滴”的一声,赵大姐的手机屏幕立刻弹出合作社的相关信息。

  赵桂花介绍,每个规模主体都有公示牌,上面有主体身份二维码。“网格员巡查检查时,用“北京农安宝”小程序扫码,就会显示检查主体信息及巡查检查表格等,比如我现在巡查生产大棚,只需要对照检查表逐项核查勾选农户种植、用药等情况,并把生产记录拍照上传,即可完成此次巡查。如有发现问题,可以在这个框里填写反馈。”

  “北京农安宝”小程序以主体身份码为核心,基层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只需“扫一扫、点一点”,即可将巡查信息实时上传,市、区两级监管、执法人员可根据网格巡查情况,针对性跟进开展技术指导或执法检查,实现基层巡查与监管执法联动,让监管更加高效。

  从线下的“网”到线上的“网”,信息化让农产品监管变得更加便捷。“通过监管信息系统,市、区监管部门能实时掌握、调度辖区网格员巡查检查情况,对基层网格员和生产主体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和服务。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建立生产主体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推进监管工作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管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强化人员培训:让网格监管从“有形”到“有效”

  网格化监管要想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运行”,网格员培训无疑是关键一环。然而,网格员兼职为主、人员文化水平不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仍是阻碍基层监管向纵深推进的痛点和难点。为此,北京构建市、区、镇三级年度分类培训体系。

  其中,乡镇级以基本操作为主、实行属地全覆盖式培训,区级以专题重点为主、实施全域性培训,市级在组织集中培训基础上,采取“现场走流程+面对面指导”实战模式开展小切口、区域性培训。2025年市、区、镇三级共培训5700多人次。

  “这就是‘北京农安宝’的使用方法,大家在日常巡查的时候一定要拍照并上传。”近日,在顺义区北京绿奥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场生动的基层网格化监管能力提升培训会正在举办。来自顺义区、镇、村的30余名网格员参加了这次培训。“互动性比较强,讲的都是我们巡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手机扫码、勾选、拍照就能完成巡查任务,非常便捷。”参加培训的网格员纷纷说道。

  活动现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基层网格员进行讲解和演示。针对网格化公示牌、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资库房、产品检测、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生产记录填报等7个基层网格化检查要点,以及如何登录使用“北京农安宝”小程序、规范填写检查记录、提升网格化巡查效能等3类实际问题,全方面梳理和解答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让基层网格员全流程感知网格化监管工作。

  通过“线上培训+线下交流现场会”的形式,北京市对基层网格员广泛开展“菜单式”服务和常态化培训。统一巡查表单,统一制作网格员身份标识卡,实施主体信息自动关联、巡检任务提醒等举措,动态掌握巡查整改情况,有效提高基层监管效率。

  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各区实际需求,持续开展基层网格化监管能力提升培训;同时制作网格化监管科普视频,以真实的情景、通俗的语言和专业的知识科普网格化监管技能,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