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亦庄新城马驹桥镇的永京线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施工现场焊花飞溅,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这条始建于世纪之交、承担首都能源输送重任的“生命线”正经历关键焕新——改迁铺设5.3公里新管道,此举将消除制约金桥二期等区域重点项目安全稳定用气的潜在风险,成为经开区以高水平规划破解发展瓶颈、保障城市高效运行的鲜活例证。
近期,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推动多个工程项目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关键审批,为项目加速落地注入强劲动能。从刷新至0.5个工作日的极简审批环节,到规划蓝图的超前置对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正以精准服务与创新实践,驱动区域高质量建设发展跑出“亦庄速度”。
极简审批刷新“亦庄速度”
审批加速度在经开区的政务服务窗口让人感受尤为真切。近期,集成电路标准厂房(二期)天然气接入工程仅用时0.5个工作日便成功取得规划许可证,创造了项目审批的新纪录。同样的高效率在运成街腾飞博大分界室供电工程、宏达南路道路改造工程上得到成功复制,确保了相关企业的顺利投产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等重大活动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如此“秒批”速度的背后,是一场深入的审批流程革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网办+并联审批”模式。企业只需登录“首都之窗”,在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互联网端)申报项目信息及图纸,系统即生成唯一的并联审批申报号,实现全流程信息归集管理。“全程网办”这一系列举措,打破了以往规划、施工、占道等许可分头办理的“接力跑”模式,转变为多部门“并肩跑”协同作战,有效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从“事后者”到“先行者”
审批效能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快”,更体现在“谋”的转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主动将服务前置,走访北京市燃气集团第四分公司,围绕“十五五”燃气规划的难点堵点进行精准对接和提前谋划。
相关负责人阐述了这一突破的意义:这标志着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响应、事后解决”向“主动服务、事前谋划”的根本性转变。不再是等待企业或部门提出需求才启动规划,而是在“十五五”规划编制阶段就积极介入。通过与发展计划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街镇等密切沟通,强化了燃气规划与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着力解决市政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时序匹配难题,力推市政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实施。
这种“未雨绸缪”的规划理念,源于对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城市安全核心能源供给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主动对接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项目投资和建设节奏,高效承接国家战略及市区重点项目,为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能源基石。
协同重塑化解改革阵痛
行政审批改革之路并非坦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并联审批初期面临不小挑战。最大的难点在于部门协同的“梗阻”——长期形成的“各自审批、互不干涉”工作习惯,使得审批人员对跨部门协作的流程和标准认知不足,易出现沟通不畅、衔接断层。
为攻克难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定期组织审批人员参与专项业务培训,积极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处室进行沟通,促进各部门审批人员深入理解并联审批标准、流程及协同要义。建立典型案例分享机制,通过剖析成功经验帮助人员掌握实操标准。同时,加强内部及跨部门审批环节进展信息的实时共享,切实保障各环节“压茬办理”,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内部审批流程优化和部门间深度沟通,经开区成功重塑了审批流程,将阻力转化为协同推进项目落地的强劲动力。
发展红利加速转化
审批加速的成效正迅速转化为惠及企业、利在民生的具体成果。在产业项目方面,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全球征集城市设计方案已尘埃落定,顶尖设计智慧将为这片承载生物医药创新梦想的土地奠定起点。绿竹生物项目顺利竣工验收,将助推区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在民生保障领域,经开区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快速获得“准生证”,480个新增学位和更优的硬件设施将有效缓解区域适龄儿童入学压力。
商业领域,亦庄新城B25地块万象汇项目近日正式开工建设,目标打造首都东南部地区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取得“多规合一”会商意见后,次日即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以高效审批为轨道微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首期提升工程于7月通过验收,“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以焕新面貌亮相,优化后的功能和体验将极大提升经开区承接国际高端会展活动的能力。一个个项目的快速落地,让企业和市民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温度与速度。
向“市政先行”迈进
着眼未来发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明确了持续优化审批环境的重点方向。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亦庄新城谋划类、储备类项目为依托,建立市政交通项目规划储备库,并完成前期预条件编制工作。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对项目的“实施必要性+开发匹配性+建设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预先完成相关规划条件的编制,推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超前布局。这将有效简化后续项目审批流程,引导各类建设项目从规划层面向实施层面实现快速、高效的转换,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城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在经开区,行政审批的“加速度”正持续点燃发展的新引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开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审批速度向服务温度、发展高度持续转化,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产城融合绘制出更加和谐、更具活力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