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盯治理设施“有没有”到追求治理效果“好不好”——北京VOCs治理攻坚精益求精

日期:2025-08-19 16:51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分享:
字号: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是改善夏季空气质量的关键所在。管住了VOCs,就等于同时锁住了臭氧和PM2.5污染的‘咽喉’。”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助理研究员陈速敏介绍。

  北京市已连续两年开展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2025年6月—9月,《北京市2025年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明确,采用“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全链条管理模式,聚焦“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三大领域精准施策,全方位治理VOCs。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逐步深化,在针对VOCs的治理思路与举措方面,我们已从紧盯治理设施‘有没有’转向追求治理效果‘好不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朱晓介绍:“前些年,主要是检查相关行业企业有没有安装废气治理设施,安装设施后是否使用到位等,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近两年,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能够较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我们管理的关注点就落在了治理效果‘好不好’上,思考管理如何能够更精细,既能节约企业的治理成本,也能进一步提升减污降碳的效果。”

  指导企业创新技术、升级设备精准治理工业源

  在工业源治理方面,针对工业源体量大、VOCs成分复杂等特点,北京市各地区指导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升级改造设备等多种手段实现精准治理。

  6月底前,对石化重点企业完成一轮动密封点检测,开展绿色检修,7月底前,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在涉工业涂装企业及印刷行业,大力推行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及过程管控。

  “我们使用的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植林区印刷纸张、VOCs成分低于3.6%的环保油墨,覆膜与光油工艺用的是水性材料,从源头上减轻了VOCs对环境的影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晋讲述了他们经过多次技术升级改造,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取得的治理成效。“现在,废气有效处理率达98%以上。”张晋说。

  “我们坚持治污创绿协同推进,截至2025年6月底,经开区绿色企业占比超五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局绿色发展处处长齐峰介绍经开区VOCs治理情况时表示:“经开区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责、科技赋能、社会参与的VOCs治理模式,1月—5月VOCs浓度同比下降12.7%,较2021年同期下降45.0%,累计减排VOCs达333吨,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一企一策”智能监管科学治理生活源

  在生活源治理方面,针对生活源门类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北京市坚持“一企一策”,提高绿色企业比率。

  汽修行业VOCs排放在生活源中占比较大,2025年上半年,北京修订发布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在重点区域和企业开展宣贯和帮扶,分阶段组织开展新标准落实工作。

  “企业生产线全程采用‘AI监控+密闭作业+净化处理’治理模式,你们看,整个车间都在AI智能监控之中,就算垃圾桶盖没盖严实,AI也会识别并自动报警。”北京鹏龙瑞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尹华鹏说。

  企业车间现场干净整洁,听不到明显的噪声,也没有刺鼻的味道。尹华鹏说:“目前,公司的VOCs排放量比以前削减了50%,公司也从北京市绿色企业C级提升为B级,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朝阳区目前拥有1300余家汽修企业,占全市1/5,针对汽修行业存在的污染环节多、作业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升级一批的整体思路,大力开展汽修行业综合整治,提升辖区汽修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李钦在汽修企业现场介绍了全区2025年以来开展“一厂一策”绩效升级、业务指导帮扶、技术与资金支持、AI智慧监管等情况。

  生活源的另一大来源是餐饮油烟,为深入治理餐饮油烟排放的VOCs,北京市2025年实施了千家餐饮单位治理提升工程。按计划,城六区及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应于8月底前完成全年治理提升任务进度的70%。

  “大型商超内的餐饮业是现在市民的主流消费场所,我们组织物业和商家在商超楼顶集中规范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定期检查设施运行情况,既不影响商超的营商环境,又解决了楼内餐饮企业油烟无组织排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七分队队长徐斌介绍了朝阳区“以点带面”的做法。

  运用“三监”联动等机制全链条治理移动源

  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期间,针对移动源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北京市综合运用“三监”联动、非现场执法、点穴执法、新能源推广等机制,多措并举,逐个击破。同时,重点强化油品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推进沥青生产使用全链条治理。督促油品储运销企业自查自纠油气回收问题,鼓励车主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加油,引导油库和加油站夜间装(发)、卸(收)油。严格执行车用油品标准,对销售不达标的成品油经营单位依法查处。

  加强沥青生产、运输、使用全过程管理,结合新一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绿色评级工作,组织评级较低的企业开展治理提升;推行沥青混凝土绿色运输,推广新能源(纯电动或氢能)沥青混凝土运输车,引导运输车辆优化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在项目设计、审核、施工等环节推广使用温拌沥青,推动新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基本应用温拌沥青,道路养护项目逐步提升温拌沥青比例。8月底前,完成全年提升温拌沥青使用比例目标任务的75%。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