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则是科技创新的“血脉”。近年来,北京经开区深刻把握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领域各类基金的引导作用,以种子基金(也称“水木亦庄种子基金”)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在亦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成为彰显经开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纽带”功能的生动实践。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尤其在成果转化阶段,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种子基金的设立,弥补了传统金融融资贷款产品的不足,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推进经开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吸引优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科技企业在经开区落地成长。
据了解,经开区种子基金于2024年正式成立,首期规模2亿元,是经开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基金采用市场化手段扩大对早期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旨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新动能,直接触达原始创新、技术源头,及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优先收获前沿科技成果,通过培育、陪伴企业成长,逐步实现产业化落地,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024年11月,种子基金完成了对北京科睿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睿特”)项目的投资。该项目是种子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也标志着经开区种子基金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实质进展,实现了“零”的突破。科睿特长期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于新型电力系统及能源数字化转型领域智能传感器和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基于新型材料研发的智慧外绝缘产品可实现自我感知、自我诊断、及时预警,着力保障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填补了国内智慧电力系统产业链运维监测空白,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对经开区内新材料和智慧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有带动作用,能够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经开区种子基金的支持,助力科睿特完成了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关键的一步,也给予我们这些初创企业发展信心和创新活力,从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睿特总经理雷曼表示,经开区的产业生态和金融政策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门槛、形成示范效应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还能为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只是种子基金以金融活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区域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亦庄种子基金已完成决策项目10个,决策总金额7950万元,其中完成交割落地项目8个,已交割金额4950万元;另有储备项目9个,拟投资金额6000万元。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种子基金聚焦幼苗企业发展,以投资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进一步深化经开区与“三城”联动发展,提前锁定一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原始创新成果,让更多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在经开区转化落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种子基金的价值,远不止于资金支持。”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种子基金还注重对企业的投后赋能,由专业团队持续跟进,为企业提供业务、管理、融资等多维度的增值服务,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基金生态,持续为经开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储备优质项目,实现“技术未熟、资本先行”,接续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强磁场”。
种子基金的持续发力,是经开区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招,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未来,经开区将继续依托种子基金,始终扮演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的角色,用“真金白银”助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激活发展动能,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亦庄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推动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