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助力亦庄机器人创新飞跃

日期:2025-08-15 18:21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8月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因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召开,再次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焦点。这场吸引全球27.1万人次现场参与、5200万人次线上观看的科技盛会,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的展示盛宴,更成为重塑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强劲引擎,为北京亦庄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注入了澎湃动能。

  创新尖兵 闪耀全球科技盛宴

  在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220家国内外顶尖企业携1569件展品集中亮相,融资金额高达14.81亿元。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北京亦庄组织近20家企业携多款产品、其中有10余款首发首创产品或解决方案惊艳亮相。

  天工2.0搭载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从“最能跑”迈向“最好用”,全球首个端到端全身控制模型“星海图G-0”首发亮相,新一代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全球首发……一个个首发、首创产品的涌现,让北京亦庄成为全球具身智能版图上的“创新尖兵”。

  由北京亦庄打造的机器人城市会客厅,将“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浓缩在约650平方米的空间内,集成了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两会一赛”展区,成为机器人应用体验与产业链高效对接的枢纽,诉说着亦庄产业生态的蓬勃脉动。

  当“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2025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亦庄抢抓机遇,率先构建“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孵化加速+检验测试+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聚集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正以领跑者姿态加速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全域实验 开启具身智能落地新篇

  如何让具身智能真正融入社会肌理?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亦庄给出了答案——正式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北京亦庄将打造全域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全域实训场,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

  支撑这一雄心的,是亦庄深厚的产业积淀: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和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北京亦庄已集聚星海图、北京优必选、安川首钢等知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协作、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元。

  为浇灌这片创新沃土,北京亦庄制定了《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围绕软硬件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先行先试、应用场景牵引推广、新业态链条培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精准化、大力度政策支持,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在亦庄创新发展。其中,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供应链响应平台支持等8项政策为全国首创。

  消费新潮 机器人经济照进现实

  “买卖机器人,就到北京亦庄!”当亦庄机器人生态从展馆走向现实生活,这句口号不仅是愿景,更成为触手可及的消费新常态。

  大会开幕式上,北京亦庄正式推出全球首个机器人综合生态平台——“机器人大世界2.0”。全新启幕的机器人大世界2.0,创新推出两大消费业态——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以此为核心载体,与经开区内的星海图、北京优必选等知名机器人企业以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重大创新平台等产业基础联动,构建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新地标。

  作为大会重磅活动之一,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E-Town机器人消费节”于8月2日至17日同步举办,聚焦机器人大世界(包含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大会、京东商城、科技商圈四大消费场景,打造机器人消费热潮。截至大会闭幕,共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北京亦庄企业京东也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生态聚合 锻造协同创新强引擎

  大会期间,北京亦庄多项重要合作在聚光灯下达成,成为产业深度链接与升级的强力催化剂,也勾勒出亦庄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韧性网络。

  在“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上,落地在北京亦庄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围绕人形机器人从“最能跑”到“最好用”全面进化的目标,正式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等四项具身智能核心成果,并与多家产业链核心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具身智能技术向实际场景转化的桥梁。

  在“AI+柔性制造: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创新活动”同期活动上,北京亦庄企业北京蚂蚁工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与来自机器人制造、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与机构达成6大战略合作,通过技术协同、资源互补和市场联动,推动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制造的全链条升级与创新发展。

  同样是亦庄企业的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两项重要签约,聚焦智慧康养领域,以多模态康复数据智能平台系统为主线,将依托大艾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常州科教城的地方支持、文强电子的市场资源,打造覆盖“评估-训练-反馈”全流程的康复数据平台,为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链接世界 产教融合育未来根基

  国际化与人才储备是产业长青的双翼。本届大会得到28家国际机构支持,邀请32位国际顶尖专家分享全球机器人创新前沿和应用热点,吸引527位国外嘉宾参会、1731位外籍人士观展、160位国际选手参赛。东盟智慧产业联盟、尼泊尔机器人协会、喀麦隆机器人协会等机构发布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新加坡团组发布29项采购和合作需求。

  在北京亦庄的支持下,“机器人出海合作网络”在“国际机器人产业合作暨机器人企业出海专题活动”上正式启动,这一平台的落地将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此网络的框架效应下,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斯泰恩拜斯可持续技术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欧洲Robotitan 机器人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同期举办的“京津冀机器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交流活动上,《京津冀职业教育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将共同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协同育人平台、多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数字实践资源一体化建设,构建京津冀高技能人才共育新生态。

  大会期间,由北京蚂蚁工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联合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产教融合创新型组织——“全国工业零件共享柔性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工业零件共享柔性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创新迈出关键一步。由蚂蚁工场集团自主研发的“工业零件柔性共享产教融合基地”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试运行,标志着北京市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产业深度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关推荐

图集推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